本报讯(记者 梁 静) 日前,利通区胜利镇秦渠社区的社区食堂飘着饭菜香,72岁的郝玉梅端着餐盘在邻座坐下,眼角的笑纹里漾着满足,“以前买菜做饭得折腾大半天,现在走5分钟花8块钱,热乎饭就端上桌了。这社区食堂,可真是我们老人的‘暖心灶’。”在利通区,这样的暖心场景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从“个例”变成“日常”。
以家为圆心、步行15分钟为半径画个圈,圈里有社区食堂的热饭香、菜市场的鲜菜味、社区医院的便民药,更有青年夜校的琴声、家政课堂的欢笑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所需、“衣食住行玩乐闲”的品质追求都被精准“圈”进生活,让便利触手可及、幸福近在咫尺。
在金花园社区,社区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用房等资源,联合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汇聚400多家特色店铺,“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店多能”业态全覆盖,让居民“圈内”解决买菜、理发、修家电等20余项基本需求,真正把“便利”嵌进了生活的每一分钟。
新华社区94岁的徐根根老人翻着巴掌大的便民“小红书”,拨通网格员电话:“小汪啊,养老认证又卡住了,能来帮我看看吗?”“马上到!”社区“挎包敲门”志愿服务队队员应声而动。便民“小红书”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联系方式一目了然,义剪、代买、义诊等20余项服务累计上门90余次,真正把“群众跑腿”变成“服务上门”。
民生社区的家政培训教室内,30余名学员练习新生儿护理。社区联合利通区人社局,针对35岁至50岁待业女性开设月嫂、保洁等课程。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模式,已帮助80余名居民实现就业。
利通区将持续优化便民业态布局,通过“试点建设一批、复制推广一批、深化提质一批”,到2026年底,建成16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28个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基本保障类业态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