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 婧) “娶媳妇没花几个彩礼,产业到户补贴还多补了1160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近日,原州区黄铎堡镇铁家钩村赵志宝谈起儿子的婚事,脸上洋溢着喜悦。作为“低彩礼”的政策受益者,他的经历成为原州区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原州区围绕“党建引领、婚俗改革、惠民增收”等8个方面,打出治理高额彩礼“组合拳”,明确农村彩礼倡导标准,男方给付彩礼低于96786元为“低彩礼”,未给付则为“零彩礼”,并配套系列激励政策:“低彩礼”户养殖肉牛补贴提高20%,“零彩礼”“低彩礼”家庭5年内可免费乘坐城市公交,在种植养殖、创业贷款等方面获倾斜。今年,头营镇李广彦获生猪养殖补贴5850元,黄铎堡镇张剑家庭获养殖补贴4080元,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减负”动力。
原州区实行“正向激励+负面约束”双轨制强化引导,对治理高额彩礼和宣传引导适婚青年弘扬婚俗新风工作落实有力、成效突出的村党组织优先评星晋级,对治理工作推进不力、弄虚作假、高额彩礼问题频发的村党组织,降低星级,党员干部违规者从严处理。截至目前,原州区已有6户“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获产业补贴,户均年增收5000元至1万元。今后,原州区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行动”“婚俗改革行动”等8个专项行动,力争到2027年形成农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让“低彩礼、零彩礼”成为乡村婚嫁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