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刘 媛
曾经的小董(化名)沉默寡言,如今一改往日的怯懦和沉默。让她蜕变的,是“爱心妈妈”、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和平社区工作者马亚萍。
3年前,马亚萍来到和平社区工作。走访困难家庭时,在辖区典雅居小区的小董家停住了脚步。小董瘦小的身躯、黝黑的皮肤、怯生生的眼神,给马亚萍留下了深刻印象。
“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在她出生后就去世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靠各项政策性补贴过日子。”同事的介绍让马亚萍内心沉重,她当即将情况汇报给社区妇联主席。从那时起,马亚萍以“爱心妈妈”的身份走进了小董的生活。
初次跟小董吃饭的场景,让马亚萍印象深刻。她带小董走进街角的烩肉馆,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看到小董被美食所吸引,马亚萍赶紧把菜单递过去,小董迟疑片刻却拒绝了。在马亚萍一再坚持下,小董才点了一碗烩肉。马亚萍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也询问了小董在学校的生活。“长身体呢,你多吃点。”马亚萍从碗里夹出肉片,笑着对小董说。两人边吃边聊,轻松的环境,欢快的话题让小董不再拘谨。
“这次算是开了个好头,我经常引导小董分享更多故事,不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在随后的相处中,小董的笑容越发多了起来,打开心扉向马亚萍倾诉心事。她们聊学习、聊梦想,也聊那些日常中的小烦恼。
每当社区发放慰问品,马亚萍都会帮小董带一份,她链接爱心资源,为小董提供物质上帮助的同时,还找到志愿服务的老师为小董进行周末数学辅导和寒暑假拓展班。随着小董升入初中,马亚萍更注重小董的心理变化,鼓励她勇敢面对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当得知小董与家人闹别扭,将自己关在房间时,马亚萍也会立刻赶到,3小时的促膝长谈让小董敞开心扉。
如今,在小董的书桌上还贴着马亚萍给她制作的数学公式卡片,旁边放着去年冬天她们一起参加社区活动时拍摄的照片。马亚萍的付出在小董身上开出了明媚的花朵:女孩自信开朗了,成绩稳居班级前列,还主动加入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种种变化让马亚萍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她也将竭尽全力继续呵护“小树苗”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