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在兴庆区胜利街家园社区所辖的森淼园小区,71岁的老党员王立新从天豹公司退休后,以“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的赤诚之心,将晚年时光化作照拂群众的暖阳,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我家电灯不亮了,您帮我看看。”“王叔,我家车打不着火了,您帮忙修修。”在森淼园小区,王立新的电话早已成了居民心中的“24小时服务热线”。无论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棘手的家电维修,还是政策咨询、困难帮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24年深冬,独居的张奶奶突发疾病,王立新闻讯后立刻联系社区和医院,顶着纷飞大雪陪同就医。得知老人家境困难,他又主动跑腿,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着申请医疗补助,整理材料、对接部门,最终为老人争取到数千元救助金。
这样的故事在小区里不胜枚举:调解拌嘴的夫妻重归于好,修补破损的健身器材恢复使用,清理长期堆积的垃圾……居民们常说:“遇事找王老,准没错。”而他总是笑着应道:“只要大家需要,我随叫随到。”朴实话语背后,是一位老党员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刻践行。
作为支部活动的“铁杆参与者”,王立新从未缺席过党员学习。他不仅自己深学细悟党的政策,更主动当起“义务宣讲员”。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医保、养老问题,他自制图文并茂的“政策小卡片”,用接地气的方言逐一解读;遇到不识字的老人,就逐字逐句念给他们听,直到对方明白。“王叔讲政策,咱听得懂、记得牢。”居民们的点赞发自内心。在他的带动下,小区里兴起了学政策、聊惠民的热潮,许多原本对政策一知半解的老人,如今也能清晰说出补贴标准、报销流程等具体内容。
从文化润心到环境焕新,王立新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每个角落。看到小区原垃圾站杂草丛生、蚊虫肆虐,他率先拿起扫帚带头清理,动员党员志愿者定期维护,如今这里已变身绿树环绕的小花园;发现退休老人精神生活单调,他自掏腰包买音响,组建“银龄合唱团”,定期办演出、搞联欢,让小区常年回荡着欢声笑语。
“王老不仅解决了事儿,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兴庆区胜利街街道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贾佳感慨道。在王立新的影响下,“有事找党员、困难大家帮”的新风尚蔚然成风,森淼园小区不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
“能帮到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面对赞誉,王立新总是谦虚地摆手,“我是党员,这些都是分内事。”他常说,帮助别人不仅能传递正能量,更能让自己活得充实。有次帮邻居修好水管,对方执意要付报酬,他笑着婉拒:“我要是图钱,哪能坚持到现在。”10余年如一日的坚守,让王立新成了小区里最受敬重的人,居民们自发送来的“感谢锦旗”被他悄悄收进抽屉,转身又投入新的服务中。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王立新这位平凡的老党员,用10余年光阴书写了不平凡的奉献故事。如今,这位七旬老人仍步履不停,在服务群众的路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