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吴金霞提交《关于建立非宁夏户籍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的提案》,从多角度积极建言。
提案介绍,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制定出台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供了兜底保障,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户籍不在宁夏的人口数量约为25.7万(2023年数据),他们为宁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这一群体中的困难人员救助还存在不少问题。
吴金霞谈到,一些非宁夏籍困难群体已在宁夏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他们虽然享受了户籍所在地的救助政策,如领取相应低保金和享受医保等,但实际生活中,他们生活刚性支出远高于领取的户籍所在地的相应补助。尤其是遇到房租上涨、打工失利、年老生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困难时,他们因户籍不在宁夏无法被纳入到相应救助范围,只能得到社会力量零星救助。
为此,吴金霞建议,建立非宁夏籍困难群体帮扶联动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非宁夏籍困难群体救助机制,摸清底数,联动相关资源,对急需救助的非宁夏籍困难群体形成救助合力,增强这一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非宁夏籍困难群体个案帮扶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各街道社区对发现的非宁夏籍困难群体具体情况建立个案帮扶机制,联动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爱心人士等多方社会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吴金霞还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非宁夏籍困难群体精准服务,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项项目资金,靶向服务非宁夏籍困难人群,助推对这一群体的救助既有制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