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晓
“刘奶奶,我给您送午饭来啦。”每日11时30分许,兴庆区胜利街南华社区的楼道里都会准时响起志愿者的打招呼声。这声清亮的招呼不仅打开了刘亚仙老人的心门,也开启了社区每天“爱心送餐”服务的温暖序幕。
86岁的刘亚仙老人家住一楼,由于视力障碍,她的世界只剩下模糊的光影,出门买菜成了奢望,燃气灶更是不敢碰。今年3月,刘亚仙在社区活动室活动时偶遇社区书记高彩霞,随口提起老伴去世后独自居住,因视力障碍做饭成问题的困难后,高彩霞便记在心上,组织起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送餐爱心队。自那以后,郭伟、刘超、海金霞、梁芳、谢芸芸5名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者开始轮流送饭,每人轮值一周。
每天,志愿者都会提前10分钟到食堂,戴着蓝布手套在保温台前来回查看:“刘奶奶牙口不好,今天的鸡肉得多焖十分钟,青菜要切得碎点……”
11时刚过,志愿者梁芳已经把餐盒仔细打包好。“奶奶胃寒,汤要装在保温杯里,盖子得拧三圈才不会漏。”她对着清单仔细核对。从社区食堂到刘亚仙家的几百米路,梁芳已非常熟悉。饭香漫溢的客厅里,老人正小口啜着汤,梁芳则蹲在茶几旁帮她整理药盒。“昨天睡得好吗?”“夜里起夜摔着没?”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却从未让人感到厌烦。当梁芳收拾餐盒准备离开时,老人总会攥着她的袖口不放:“路上慢点,下午别忘来拿空碗。”这句叮嘱从春到夏,伴着楼道里的脚步声,成为老人对亲情最期盼的回响。
除了送餐,志愿者们还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义务理发、联合医科大志愿者为老人按摩。高彩霞翻着志愿者日志,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3月15日陪张爷爷修收音机”“5月2日帮王奶奶交水电费”等,将服务为民的关爱写入了一件件琐事中,慢慢酿出岁月里最绵长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