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敏 王 茜 罗 鸣
7月4日,一个本该休息的星期六,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却亮了起来。医护人员的身影往来穿梭,器械的轻响与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成特殊的乐章——2025“宁夏微笑行动”正在这里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在这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专注地为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他就是我国唇腭裂个体化修复技术开创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原副院长石冰教授。
在候诊区,来自利通区的王先生正紧紧握着儿子的手。这已经是他们第3次接受石冰的手术了,而这段跨越13年的医患情缘,还要从2012年说起。
“孩子出生时就有唇腭裂,我们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给他最好的治疗。”王先生回忆道。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我国唇腭裂修复领域的领军专家石冰教授身上。2012年寒冬,通过“微笑列车”公益项目,王先生一家在成都苦等半个多月,花费近万元,终于盼来了石冰为孩子手术执刀的机会。“手术那天,我在走廊上来回踱步,直到听见护士说‘手术很成功’,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王先生说。2020年,孩子9岁时需要接受牙槽植骨手术,虽然未能挂上石冰的号,但华西医院专家团队的精湛医术依然让孩子恢复得很好。
王先生一家长期关注全国唇腭裂救治的相关活动。当得知7月3日石冰随“微笑行动”来到银川时,他立即带着儿子赶来求诊。“石教授检查后说现在正是修复疤痕的最佳时机,这简直是天赐良机。”王先生激动地说,“我们原计划等孩子中考后再去外地求医,没想到梦寐以求的专家竟然来到了家门口。”
病房里,看着护士正在叮嘱其他病友手术注意事项。王先生对儿子轻声说:“别怕,这次还是石爷爷给你做手术。”而在手术区内,石冰刚刚完成一台复杂手术,稍作休整后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两天时间里,他和团队已完成52台手术,其中10台高难度手术都由他主刀。
13年,3次手术,从成都到银川,这段特殊的医患情缘见证了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也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当手术室的灯光再次亮起,一个更灿烂的笑容正在被精心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