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在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一场场由人大代表主导的“民生变革”悄然发生,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温暖图景。
满城北街街道彩虹湾社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充分发挥“民意中转站”作用,站内人大代表们将履职脚步深深扎进社区肌理,通过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优化等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议事厅里解民忧 家门口的幸福节节高
午饭时间,彩虹湾社区食堂都会飘出饭菜香,昊天大院居民李有国一边用餐,一边笑着对调研的人大代表说:“有了这食堂,我和老伴再不用为做饭犯愁,要是菜品种类再丰富点就更完美了。”这个去年7月开办的社区食堂,已成为周边3000余名老年人和近2万居民的“幸福加油站”。
然而它的运营曾遇波折——首家运营方因经营不善退出。危急时刻,彩虹湾社区人大联络站迅速启动“湾里议事”机制,经多方比选和居民意见征集,引入本地口碑良好的私营餐饮公司接手,优化管理模式让食堂重焕生机。
房龄20年的满城嘉苑小区,曾因基础设施老化、维修资金匮乏,常年受盗窃频发、车辆刮擦等困扰。“主干道要增设监控点位,确保无死角。”“这里要装夜视高清摄像头。”……代表们实地勘察时,与物业、居民热烈讨论,充分调研后确定的监控方案已落地,小区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几个月前,该小区8栋楼顶层居民还在“屋外大雨、屋里小雨”中煎熬。防水层老化导致多栋楼渗漏严重,金凤区人大代表、彩虹湾社区党委书记张玉杰将问题列入履职清单,开展“敲门行动”,走访78户顶楼居民,拍摄89张渗漏点位照片形成翔实报告,最终争取到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在“湾里说事”民主议事会上,居民代表、物业与施工方共商方案,建立三方监督机制推动屋顶修缮。如今,修补一新的不仅是屋顶,更是党群连心的纽带。
微改精修暖民心 休闲广场成“幸福地标”
“过去健身器材锈得没法用,现在广场成了幸福打卡地。”颐海苑小区居民指着崭新的休闲广场,笑意盈盈。“以前这儿破旧不堪,老年人想到外面活动都没地锻炼,现在能天天在这里锻炼聊天。”
这个“老少同乐”的广场,曾是金凤区人大代表赵英“民情日记”里的重点。她走访收集居民诉求后提出微改造方案,推动专项资金落地。2023年,赵英参加满春园社区民主协调议事会,与物业、业委会、小区党支部共商改造细节,最终推动广场投用。
改造后的广场不仅更新了全套健身器材,还增设儿童游乐区、休闲座椅和绿化景观。更让居民惊喜的是,这里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举办“安全饮食健康‘童’行”科普实验、民族团结翻翻乐等20余场活动,吸引1200余人次参与。
“赵代表,小区路灯不亮了,晚上出门太不安全。”接到居民反映后,赵英立即调研,发现老旧小区颐海苑的30盏路灯近半数故障,她提议的路灯改造议案获通过,目前工程正有序推进。
“这些微改造看似小事,却是关乎生活质量的大事。”赵英说,我们要继续倾听群众心声,努力办好每件民生实事。
旧貌换新颜里的民生温度
随着城市宜居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民生关注焦点。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强片区,因配套设施老化、服务功能不足,居民改造呼声强烈。
金凤区人大代表徐莉莉在改造前发放326份征求意见表,召开7场议事会,梳理出“加装保温层”“规划停车位”等12项重点需求。施工期间,她化身“调解员”协调解决28类问题。如今的中强巷社区,楼体穿上“保温衣”,沥青路面平整宽阔,新增160个停车位,智慧安防系统全覆盖。
同样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满城小区,曾因楼道下水管道渗水致地面塌陷,困扰居民多年。徐莉莉将此问题作为人大议案提出,经多方协调启动维修,消除安全隐患,让居民舒心生活。
脚踩泥土听民声,以行践诺暖民心。人大代表们把“为民办实事”的誓言,刻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每处细节。从破解“屋漏之痛”到托举“微幸福”,从推动旧改到赋能共治,金凤区人大代表以民主协商为笔、民心民意为墨,在基层治理画卷上持续书写温暖答卷。未来,他们将继续用实干浇灌幸福之花,让美好生活在社区每个角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