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爱心妈妈”马倩:融爱于心践爱于行 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马倩为小吉送去新衣服。

本报记者 王 茜 文/图

在同心县石狮开发区边桥村,11岁的小吉(化名)是“爱心妈妈”、妇联主席马倩的牵挂。2022年,在入户走访时,马倩来到小吉家,这个被诊断为智力一级残疾的男孩,曾因频繁的癫痫发作留下满身伤痕。听到孩子母亲疲惫地说“孩子被病痛折磨得不行”时,马倩主动申请“一对一”结对帮扶。

小吉的父亲是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劳碌,只为筹措孩子的治疗费用。母亲照顾小吉,无法外出务工,还有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姐姐,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

参加过同心县妇联培训的马倩将“关注困境儿童需兼顾家庭与社区环境”的理念深植于心。她积极协调村“两委”和妇联组织,为小吉母亲申请到公益性岗位,每月1340元的收入,不仅缓解了家庭压力,更让小吉母亲在照料孩子之余获得了社会价值感。“看到她领工资时眼里的光,我知道这是帮到点子上了。”马倩说。

只要有时间,马倩就经常去小吉家,在一次次入户陪伴中,耐心地与小吉互动,对他发出的每一个音节、尝试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温暖、正确地回应。渐渐地,见到马倩时,小吉不再躲避,而是主动拉住她的手,紧锁的心扉也向这位“爱心妈妈”敞开。

为激发小吉的潜能,马倩查阅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书籍,用更加科学、专业的方法帮助小吉,从最简单的数字认知和发音开始,为他量身定制学习计划。面对孩子理解缓慢、需要成百上千次重复的困难,她也不急不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我多些耐心,他就多些可能。”马倩说。这份持续的情感支持,让小吉的性格逐渐开朗,甚至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小事。“现在他走路稳当多了,眼神里也有了光。”提起孩子的变化,马倩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作为“爱心妈妈”,马倩的关爱与温暖还给了更多孩子。按照同心县妇联“小树苗”工作清单,马倩在村里常态化组织“爱心妈妈”开展关爱活动,动员社会力量为困境儿童捐款捐物。

马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做支撑,以母性的温情为纽带,为小吉家庭驱散了阴霾,更让“爱心妈妈”成为照亮困境儿童成长的微光。

--> 2025-07-04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3465.html 1 “爱心妈妈”马倩:融爱于心践爱于行 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