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 蕾) 近日,记者从泾源县残联获悉,今年泾源县依托“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投入40万元,县财政配套21.2万元,对精准识别的106户未消除风险的三类重点监测家庭进行定向帮扶,扶持20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就业,推动残疾人居家就业。
走进泾源县冶家村鸿森康健“残疾人之家”,10余名残疾人专注地进行手工艺品编织,康复训练室内,肢体残疾者在专业器械上认真锻炼。“我们夫妻都是残疾人,自从有了这个‘家’,每天车接车送,既能做康复治疗又能做手工活,中午管饭,每月还有工资,解决了我们的就业难题。”重度残疾人李春生说。
据悉,泾源县在每个乡镇都建立了这样的“残疾人之家”,通过社会运营的模式开展托养、精准康复、辅助就业、日间照料等各类帮扶项目,构建起了“托养+康复+培训+就业+产业”的残疾人帮扶模式。
“我们把保障残疾群众民生、提高服务供给和就业保障作为提升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全链条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为残疾人铺就了一条从基本保障到自我发展的增收之路、尊严之路。”泾源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文旅、肉牛养殖等支柱产业,泾源县实施“阳光助残”促增收发放帮扶资金、就业培训、拓展工作岗位等形式不断加强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增收。
泾源县将持续做好1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对100名残疾人进行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为200名不同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解放劳动力提高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