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7月1日至3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2025年全国杂交玉米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培训在青铜峡市举办,交流杂交玉米全程机械化制种做法经验,展示观摩机械化智能化种子生产加工新技术,谋划推动基地智能化发展。全国各省级种业部门、制种大县、种业企业代表参加。
与会代表观摩了玉米制种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和种子智能加工生产线、物流仓库及机械化应用等。近年来,宁夏将推进种业振兴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强政策、优布局、抓创新、育龙头,种业发展实现了量质齐升,全区年制种面积40万亩以上,生产农作物种子2.3亿公斤,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良种集散地。青铜峡市在全国率先探索设立玉米制种基地保护区,建成西南地区“热带血缘”玉米种子重要生产基地,是目前玉米制种基地中唯一的5000万元奖励大县。
培训邀请国内种业方面资深专家,围绕种子质量标准和种子认证、玉米种子活力研究等开展专题辅导,同时围绕玉米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开展交流。大家认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制种技术攻关、加工工艺改良、机械装备研发等进行系统性集成。各地针对所在生产区实际,集成创新全程机械化制种模式,实现“一区一策一方案”。围绕作物制种全生命周期,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探索打造集物联应用集成、智慧农事管理、智能农机应用等于一体的高水平制种基地,推动数字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我区将持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多措并举提高制种全程机械化率,提升制种产量和质量。完善企业扶优机制,推动县企共建,吸引优势企业入驻宁夏。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不断提升基地智能监测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种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