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沃野逐梦绽新颜 同心绘就振兴图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康湾新村工作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记者 孙振星 见习记者 李晨雨

群众凝聚力显著增强、种植业连年丰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中宁县喊叫水乡康湾新村,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背后,是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多年来的倾力付出。

康湾新村是“十一五”移民村,2020年底,该村脱贫出列,迈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2021年,康湾新村被列为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于2021年6月,选派3名精干力量,成立驻村工作队,奔赴康湾新村开展工作。

2023年7月,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党员干部李夏林、郭子诚、王光玉3人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来到康湾新村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倾心为民服务等职责任务,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奋战在乡村大地上。

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近两年,面对资源有限、增收途径单一的挑战,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康湾新村工作队精准施策,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康湾新村第一驻村书记李夏林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初到任时,他发现村党支部31名党员中,有着小学文化水平的党员占比过半,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为此,驻村工作队注重从年轻有为、有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青年移民以及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为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驻村工作队每年自掏腰包4000元,奖励4名工作突出的村务人员,树立标杆效应;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驻村工作队还协调资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打造党员活动室,指导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带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通过努力,村班子成员更团结、更具战斗力,康湾新村党支部从三星级提升至四星级党支部。

“种了一辈子玉米,哪想过旱地里能长出金疙瘩。”党员马占云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3年,驻村工作队引进羊肚菌种植技术,但村民普遍采取观望的态度。这时,马占云站出来带头承包庭院大棚,白天跟着专家学技术,晚上熬夜记录温度和湿度,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大棚温度和湿度。他承包的大棚产出羊肚菌200余斤,增收1.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12户村民加入种植行列,户均增收超3000元。

为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民族工作,康湾新村党组织研究决定,由驻村工作队指导并协调部分资金,协助村党支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创建活动。李夏林介绍,结合康湾新村周边环境复杂、务工人员流动较大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制定《康湾新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任务分工,全面促进各民族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驻村工作队还争取自治区政协支持,为村部添置电脑、打印机,安装空调及空气能供暖设备。“现在夏天开会不热了,冬天学习暖和了,办事效率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康小平感慨道。

产业赋能

激活强村富民“新引擎”

驻村工作队立足康湾新村资源禀赋,推动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培育“双轮驱动”。

“枸杞是康湾新村的传统产业。2024年,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自治区农科院对接协商。由自治区农科院计划投入资金38万元,在联农带农企业丰兴源枸杞种植基地建设‘枸杞高效种植技术’示范田15亩,丰富枸杞产品的多样性,助力村里的枸杞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提起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康小平如数家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康湾新村举办枸杞高效种植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种植能手150人次以上。示范引进枸杞新品种3个,建立枸杞高效种植示范园1个,培养本村技术骨干5名。今年,新植枸杞苗成活率98%以上,“枸杞高效种植技术”示范田带动生态移民就业岗位600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24年7月28日,第二轮区直机关“三下三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项目进行公示。经实地调研、多轮比对、综合评审,初步确定30个项目入选,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在康湾新村帮扶实施的枸杞高效种植示范项目位列其中。

康湾新村留守妇女较多,驻村工作队为提高留守妇女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主动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对接宁夏服装服饰业商会,购买缝纫机、锁边机等服装生产设备40余台,利用村集体帮扶车间建设生产基地,走服装订单加工的路子,新增就业岗位30个,为村民持续增收致富打造新的增长点。

帮扶车间是吸纳家庭困难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端上“饭碗”,实现务工、挣钱、顾家三不误。“2023年下半年,帮扶车间交工后,我们认真谋划,结合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情况,计划将其作为衣服加工车间。”康小平说。为了“小车间”发挥出“大作用”,村“两委”班子委托李夏林寻找设备和订单。

“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信任。产业振兴落脚点是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李夏林说。接到任务后,他与宁夏服装服饰业商会积极对接,在甘肃省武威市一家服装加工厂购买了一批加工设备,并争取到服装加工订单。20余名妇女在这里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民生为本

书写温暖人心的“幸福答卷”

“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才能赢得信任。”这是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共识。

村民康福林今年75岁,孙女康青21岁,就读于宁夏师范大学。康青幼年丧父,母亲离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023年,康青高考成绩优异,但为了照顾爷爷奶奶,她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宁夏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对接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为康青捐赠助学金5000元。

“驻村工作队队员跟我们没有距离感,和村民成为了好朋友。”康小平说,接地气、人缘好、点子多……这都是村民给驻村工作队的评价。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入户1200余次,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经济收入、医疗保险、学习教育等情况,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协调筹集7万余元的慰问物资及慰问金,走访慰问五保户、残障人士、大病困难户、困境儿童及入学大学生等。

用情做好群众工作,以真心换群众真心。两年来,驻村工作队邀请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医院专家,赴康湾新村开展下基层“服务为民”义诊活动,并捐赠价值4万元的药品及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专科医院优质服务。

从“输血”到“造血”,康湾新村的蝶变之路,是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村工作队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时代答卷。

--> 2025-07-03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康湾新村工作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3387.html 1 沃野逐梦绽新颜 同心绘就振兴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