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读《乡村振兴的维度》有感

袁 园

《乡村振兴的维度》这本书由深耕“三农”领域多年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精心撰写,书中通过李小云在云南等多地的实践案例,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的本质,为我全面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乡村振兴的多维内涵

(一)产业振兴:构建复合业态的经济韧性。在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打造“瑶族妈妈的客房”作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雨林蜂蜜、冬季蔬菜等辅助产业,同时保留传统水稻种植作为基础产业。这种多元化布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展现出强大韧性——当客房收入下降时,农业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临沧萝卜山村则通过开发20多种农产品,将萝卜深加工与养蜂科普营地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验证了“一户多业”模式的可行性。

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依赖单一产业“单兵突进”,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构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产业”的复合业态体系。

(二)城乡融合:激活乡村稀缺性价值。昆明市宜良县麦地冲村利用毗邻九乡风景区的优势,通过彩色水稻打造大地艺术,月收入达10万元;晋宁区福安村活化明代古民居发展高端餐饮,集体经济收入4年增长75%。

这些案例证明,城乡融合的本质是功能互补——城市提供消费市场,乡村提供差异化体验,最终形成价值共生体。乡村振兴需要城市动能的注入,但绝非简单复制城市模式。

(三)主体性重塑:农民作为振兴核心。云南省安宁市雁塔村采用“没有规划的规划”模式,村民自主用红砖、陶罐装饰庭院,团队仅提供材料支持。这种尊重乡土智慧的做法使游客量增长300%,同时守护了文化主体性。河边村则通过将“瑶族妈妈客房”产业完全移交给村民经营,让农户从“负债户”转变为多元增收的自主经营者,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乡村振兴必须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机制:培育“乡村CEO”队伍。在浙江省余杭区永安村,“乡村CEO”刘松将企业化管理经验与乡村实际结合,创新推出“稻田认养”模式,延伸开发米浆、米酒等衍生品,以“荣誉村民”身份推动闲置农房入股项目。同时将个人薪酬与村民增收深度绑定,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73万元跃升至315万元,带动人均年收入提升30%。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需要建立专业化、本土化的人才体系,有效的乡村人才机制需要兼顾专业能力与乡土融入,产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专家,更是能扎根乡土、理解农民的经营人才。

(五)产权创新:保障农民长期收益。麦地冲村将废弃烤烟房改造成民宿会议综合体,村民以资产入股合作社,保留产权享受分红;河边村“嵌入式客房”模式中,政府投资房屋主体,农户拥有客房完全产权。

这些创新做法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避免了资本对农民权益的侵蚀。产权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找到“保护农民权益”与“激活资源价值”的平衡点,确保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葡萄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葡萄酒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路径。宁夏葡萄酒文旅融合首先要突破当前“酒庄观光”的单一旅游模式,借鉴国外知名产区的葡萄酒旅游实践,推动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创新,从而带动乡村发展。一是深挖文化IP激活乡村资源。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在酒庄集群开发可参与的文化IP项目,带动村民参与文化讲解、非遗展示等,实现文化资源向乡村经济价值转化。二是深化产业体验带动就业增收。大力推广葡萄认植、桶边品鉴、一日酿酒师等互动项目,引导村民参与葡萄种植、葡萄酒文创、特色餐饮等配套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三是构建情感场景促进乡村消费。打造“葡萄酒+乡村生活”体验场景,吸引游客深度停留,拉动乡村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消费经济。

(二)“乡村CEO”培养的创新思路。刘松在永安村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完成了三重身份转换:从技术专家到社区协作者,从外来者到荣誉村民,从服务提供者到利益共享者。对宁夏葡萄酒产业而言,亟须培养具备产业创新能力、数字运营能力、社区联结能力的新型人才。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运用数字化营销手段,扩大乡村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孵化本土人才学习葡萄酒“种酿销”专业知识,带动农户增收;引进外部CEO签订“利润反哺协议”,将一定的收益用于村集体福利,并授予荣誉身份,强化价值认同。

(三)可持续的人才回流机制。葡萄酒产业要实现人才振兴,必须建立让本地人才“出得去、回得来、留得住”的长效机制。人才回流的本质是发展机会的再造,不仅要创造就业岗位,更要构建能让人才实现价值的完整生态。一方面,打造专业技术岗、文化创意岗等多元化职业体系,建立贯穿职业生涯的学习支持网络。另一方面,优化薪资体系,完善福利政策,突破物质激励的单一模式,重塑葡萄酒产业乡村发展人才的社会认同,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正如云南省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路径,宁夏葡萄酒产业也需要找到与本地特质相适应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

--> 2025-07-02 ——读《乡村振兴的维度》有感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3307.html 1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