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
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代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近期,按照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我研读了《中国粮食安全》与《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两部书籍,对转基因技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两部著作分别从技术应用和商业伦理的角度,提供了审视转基因技术的不同视角。
《中国粮食安全》系统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全球粮食治理格局,提出“人类粮食共同体”理念,强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要推动国际粮食合作。该书对转基因技术持相对中立的立场,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特别强调中国需要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审慎推进农业技术发展,同时注重维护粮食主权,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这本书通过深入调查孟山都公司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该公司转基因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商业伦理问题,特别批评了转基因审批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操纵和腐败现象,以及通过专利体系控制种子供应给农民带来的依赖性。
深入分析两部著作,可以发现它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在共同点方面,两者都强调粮食主权的重要性,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都关注农业变革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共识为我们思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基本框架。然而,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上,又存在明显分歧。《孟山都眼中的世界》将转基因技术视为威胁,着重揭示其潜在风险;而《中国粮食安全》则更关注技术带来的机遇,强调通过规范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
如何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两部著作的思考,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以科学态度客观对待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改善营养成分等方面已展现出明显优势。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这些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转基因技术的评估和监管体系。这包括建立全链条监管制度,从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规范;实施严格的种植许可管理,对种植区域和面积进行科学规划;完善标识制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再次,应加强转基因相关科普教育。当前社会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潜在优势和可能风险,有助于形成理性的公共讨论氛围,培养公众具备相关科学知识,理性对待并坦然接受转基因技术发展。
最后,要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路径。这需要在技术创新与传统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既要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又要保护好传统农业资源;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要考虑我国农业的实际特点和文化传统。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粮食安全体系。
总之,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以安全为底线,才能让转基因技术真正为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