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实习生 陈美慧 文/图
马全平,同心县政协委员,同心县马老三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1年,他本着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热情,辞去外地优越的工作,回乡创业。在家乡,马全平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梦想,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了一位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的新农人。
乡愁引我回家门 创业路上荆棘深
在繁华都市的写字楼中,马全平虽然拥有一份安稳的文职工作,但家乡那片广袤的黄土地,让马全平难以忘怀,决定回乡创业。
回乡后,马全平四处奔波,进行考察,他看到同心县草料资源丰富、地势条件优越、市场前景广阔,决定发展养殖业。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牛棚、买牛犊、购置设备,每一项都是必要开支,资金成了马全平的难题。 同心县王团镇北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出现,解决了马全平的燃眉之急,他们结合马全平的实际情况,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和银行,在他们的助力下,马全平成功拿到了贷款。马全平说:“贷款顺利批下来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政府的帮助给予了我更大的信心,让我迈出了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牛棚建设期间,场地规划、材料采购,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马全平都亲力亲为。每天天未亮,马全平便早早来到工地,与工人一同搬砖、搅拌水泥,忙碌在施工现场。经过他们共同的努力,牛棚顺利建成了。
克服困难攒经验 开拓市场迎转机
牛犊买回来之后,新的挑战又摆在了马全平的面前。一次,几头牛突然不吃草料,还发起了高烧,马全平心急如焚,仿佛热锅上的蚂蚁,马全平立刻联系同心县的畜牧专家,专家仔细检查后,判断是牛感染了病菌,需要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在专家的指导下,马全平每天守在牧场,给病牛打针、喂药,精心照料。经过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病牛终于康复了,而马全平却瘦了一大圈。
这次经历让马全平认识到,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于是,马全平购买了大量的养殖书籍,认真钻研,积极参加各类养殖培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专业素养,遇到问题时,马全平主动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
随着牛群的逐渐长大,销售成为了首要任务,由于当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波动犹如“过山车”,牛一度滞销,他决定主动出击,寻找销路。马全平跑遍了周边的屠宰场、肉铺,向商家们详细介绍自己的绿色养殖理念,希望能够得到商家们的认同,达成合作。然而,大多数商家都对马全平持怀疑态度,但他没有放弃。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全平听说广州要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展销会上,他热情洋溢地向过往的每一个人介绍自家牛肉的优良品质,诚挚地邀请大家品尝,一位广州当地的采购商注意到了马全平,他的真诚和坚持有了结果,经过一番深入的洽谈,采购商当场下了订单,这笔订单为马全平打开了外地市场的大门,让马全平的养牛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机。
用行动践行初心 携手村民共致富
马全平始终没有忘记回乡创业的初心,在个人发展取得成功后,他想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看到村里很多困难户生活困苦,马全平决定成立养牛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致富。马全平免费为困难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他们养殖知识与技巧,帮助他们申请贷款,解决资金难题,还承诺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养殖的牛,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多年来,马全平积极给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免费给养殖户牛羊打疫苗,并且给生病的牛羊免费治疗,帮助养殖户采购、销售牛羊,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机制,在他的带动下,王团镇北村三社42户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如今,马全平的养殖场已成为当地示范养殖基地,存栏量达到了上百头。
去年,合作社被授予“年度同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今年,马全平被评为同心县劳动模范。
从自家庭院养殖到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当地百姓创收,马全平用行动证明,只要有心、有力、有方法,家乡的沃土同样能成就辉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