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莫让闪婚闪离成为幸福“殇途”

——宁夏12345热线转办贺兰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助力有效防范骗婚

本报记者 张红霞

“本以为遇见了真爱,结果不到3个月就人财两空了。”回想去年的遭遇,银川市民王先生仍心有余悸。他通过某婚介平台结识的“女友”在收取彩礼后突然失联,最终被证实为系列骗婚案嫌疑人之一。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婚姻,本应是人生旅程中最庄重的承诺,可如今“闪婚闪离”现象却越来越多。近日,贺兰县政协通过宁夏政协数字智能化平台提交《警惕骗婚陷阱 莫让闪婚闪离成为幸福“殇途”》的社情民意信息,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此件转办至承办单位,自治区民政厅高度重视和办理,推动宁夏在防范骗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骗婚,是指行骗者依据国家的婚姻登记程序,或以婚姻作为诱饵,诈取他人感情、财物并诱骗他人进行性与生育的行为。贺兰县政协委员李文卿介绍,骗婚行为在一些彩礼较高的地区较多,骗婚者利用某些人急于结婚的心理,使用真实身份登记结婚,获取巨额财物后,与对方迅速离婚,然后再物色新的“猎物”。“此类骗婚事件并非个案,甚至形成了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链条。以贺兰县为例,贺兰县公安局2024年受理婚恋诈骗报案19件,其中符合闪婚闪离特征的案件7起,涉案总金额214万元。”为此,李文卿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出骗婚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被贺兰县政协采纳,并报送自治区政协。

李文卿提出,目前主要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婚恋过程中,双方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通过网络交友、婚介机构介绍等方式相识的情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伪造身份,隐瞒不良记录,实施骗婚行为。部分群众对骗婚的法律界定和维权途径了解不足,在遭遇骗婚时,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受害者在发现被骗后,因缺乏证据而无法追究骗婚者的法律责任。还有部分婚介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对会员信息审核不严,甚至存在虚假宣传、欺诈等行为。建议在加强普及婚姻法律法规和防骗知识的基础上,借鉴长乐区民政局相关举措,前移关口,工作人员在发现女方曾多次与不同对象闪婚闪离,或发现双方当事人刚认识几天就申请登记时,通过及时恰当的提醒,将存在欺诈可能的闪婚闪离扼杀在“摇篮”里。

自治区民政厅高度重视该社情民意信息的办理,指定专人了解相关情况,跟进督促落实,在答复中明确表示将及时下发工作提示,指导各婚姻登记机关前移关口,对发现当事人曾多次与不同对象闪婚闪离,或者发现双方当事人刚认识几天就申请登记的,给予及时恰当的提醒,防患于未然。指导各地做好婚姻家庭辅导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扎实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婚俗改革行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婚俗陋习,树立正确的婚嫁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从一纸社情民意信息到一项治理行动,我区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的婚姻幸福。这场防范骗婚的攻坚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织密法律、监管、宣传的防护网,才能让“闪婚闪离”不再成为幸福的“殇途”,让婚姻回归真诚与信任的本质。

--> 2025-07-01 ——宁夏12345热线转办贺兰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助力有效防范骗婚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3234.html 1 莫让闪婚闪离成为幸福“殇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