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瑞利 文/图
在西夏区花半里社区,说起“爱心妈妈”罗燕,街坊邻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那个风风火火的身影——每天背着旧帆布包,见人就笑着打招呼。这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是困境儿童小鑫(化名)最亲的“罗妈妈”。
罗燕在花半里社区工作了15年,从网格员到负责民政工作,把社区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谁家老人腿脚不便,她帮忙买菜买药;哪家孩子要上学,她帮忙联系学校……
3年前,罗燕入户走访来到小鑫家,得知9岁的小鑫从没见过爸爸,妈妈患有重病常年住在医院。罗燕蹲下来想和小鑫说话,小鑫却攥着衣角直往后躲,怯生生的眼神让人心里直泛酸。“这孩子太可怜了,说啥也得帮帮他。”从那天起,罗燕往小鑫家跑得更勤了。周末带着孩子去吃顿热乎饭,换季时买身新衣裳,陪小鑫写作业、聊聊天。慢慢地,小鑫开始主动拉着她的手说话,叫她“罗妈妈”。
去年,小鑫妈妈病情加重,无法下地。母子俩每月靠着483元低保金和亲戚的偶尔接济过活,日子紧巴巴的。罗燕得知后急得直上火:“光靠我一个人帮忙不是长久之计,得想办法让他们享受到帮扶政策!”那段时间,罗燕在社区、街道、民政局之间一趟趟跑,一遍遍解释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小鑫母子的低保终于转到了辖区,每月能领1500元,还申请到1.4万元临时救助金。
罗燕还积极链接各方资源帮扶小鑫。她联系春熙社会组织,为小鑫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和课外辅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学习成绩;对接社区食堂,为小鑫办理免费就餐卡。在罗燕的努力下,小鑫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今年6月拍毕业照,罗燕提前三天就把孩子的校服熨得平平整整。拍照当天,她早早去医院给小鑫妈妈安顿好早饭,然后火急火燎赶往学校。当她气喘吁吁地冲进教室时,小鑫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拍照时,罗燕搂住孩子的肩膀,镜头里,小鑫笑得格外灿烂。
现在的小鑫,性格开朗多了,学习也进步不少。罗燕常说:“当‘爱心妈妈’能看着孩子健康成长,比获得任何荣誉都强。”在她的带动下,社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困境儿童的队伍中。
在罗燕看来,“爱心妈妈”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爱的力量能够穿透重重困境,为孩子们的童年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罗燕将继续在“爱心妈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爱点亮更多孩子的童年,让温暖与希望在社区中不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