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文/图
“截至2023年,宁夏共有户籍老年人口110.6万人,占总人口15.7%,较2020年增加14.4万人,年均增长4.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77万,占全区总人口10.56%,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在此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成为我区战略的重要部署。”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李艳丽提交《关于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养老综合服务的提案》指出,目前,受老年人传统消费观念、社区养老缺乏精准服务、专业护理人员紧缺、社区医养结合机构运营不成熟、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城市居民养老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平衡好养老服务的供需,提高养老服务覆盖率,提升城市居民养老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李艳丽建议,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各类服务发展。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具备资质的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制定扶持措施,推动老年人助浴服务发展,支持流动助浴车等相关助浴服务产品研发应用;建立智能化信息化助医服务系统,培育专业助医组织和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取号、就医陪同、代取药品、代办缴费等助医服务;支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在优化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方面,持续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积极培育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增加老年用品、服务品牌等各方面有效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品质养老机构,依规建设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推动养老服务市场提质扩容。
提案还建议,加强老年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老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根据老年人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适老化转型升级,使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公民都能无障碍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教育,增强我区老龄化意识,转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建设年龄友好的包容性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