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日前,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诊室里,12岁的小煦(化名)接受石膏固定治疗。令人动容的是,陪伴在他身边的不只有亲人,还有来自红寺堡区“彩‘红’行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的社工们。看着社工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小煦的父亲眼眶泛红:“感谢党和政府记挂着孩子,看到你们这么用心,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扛……”
这个感人的场景,正是红寺堡区创新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生动写照。今年5月,红寺堡区正式启动的“彩‘红’行动”项目,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更多像小煦这样的困境儿童撑起了一方爱的天空。
“小树苗”突遭人生变故
时间回溯到2023年9月,一场突发的交通事故让小煦的右腿严重骨折。手术后,小煦不得不休学在家。今年3月,小煦的母亲不幸离世,同日继父因涉案被羁押,生父又以年事已高为由拒绝履行抚养责任。一夜之间,小煦不仅失去了至亲,更面临着监护缺失、康复中断的双重困境。
了解情况后,红寺堡区相关部门联合启动未成年人保护应急机制。村委会第一时间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民政局牵头成立由公检法、教育、妇联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工作组多次上门,从法律义务和亲情伦理双重视角劝导小煦父亲履行监护职责。在多方努力未果的情况下,村委会承担起临时监护责任,悉心照料了小煦一个多月。“我们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红寺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红寺堡区民政局召集法院、公安、妇联、教育、乡镇等多部门,组织召开困境儿童个案会商会议,邀请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共同研讨帮扶方案。经研究,小煦被临时安置到吴忠市儿童福利院,由专业机构提供临时监护照料。
长效帮扶构建全链条关爱体系
今年5月,小煦腿伤复发,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迅速行动,专人全程陪护他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吴忠市人民医院治疗。在工作组持续跟踪劝导下,小煦父亲最终同意抚养孩子。红寺堡区民政局联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及未保中心社工先后两次对小煦父亲开展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确认小煦父亲具备监护条件。
项目组社工为小煦和即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做好心理建设,搭建亲情关爱桥梁,帮助其顺利回归家庭。针对小煦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后续康复需求,各类帮扶工作形成合力,民政部门通过“一事一议”机制,向其家庭发放2万元大额临时救助金;红寺堡区检察院联合红寺堡区慈善会、社会组织,为小煦捐赠了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持续跟进康复治疗进程,全程接送、陪护小煦就医,确保其得到妥善照护。这些暖心举措,让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重拾希望。
据了解,作为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社会福利事业试点项目,“彩‘红’行动”建立“调查评估—精准识别—分类施策—跟踪回访”的全流程服务体系。项目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困境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教育支持等“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红寺堡样板”。
如今,在红寺堡区,困境儿童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着积极的改变。这份用爱心织就的保护网,正在为折翼的小天使们托起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