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智启未来跨越鸿沟 让知识更加“触手可及”

——自治区政协牵线搭桥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

本报记者 纳紫璇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区中小学校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培育形成一批未来教育智能应用场景和教学范式,基本建成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到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全场景教育变革和样态重塑,形成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建成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这一方案的印发,是宁夏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自治区政协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牵线搭桥,对接洽谈合作,助力教育部门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实施路径,为宁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智绘蓝图

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公平新路径

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这是当下教育领域亟待探索的时代命题。

自治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自治区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赴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调研该校数字化教育建设情况,赴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调研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工作情况,围绕“如何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公平”与学校代表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进行座谈,为校企双方深化合作搭建协商交流平台。

近年来,科大讯飞通过基于图文识别、知识图谱、智能推荐、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构建了系统性因材施教方案,已服务全国超5万所学校。在宁夏,已覆盖约260所中小学,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有效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座谈中,科大讯飞代表表示,将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紧密合作,通过智能教育平台、智能教学设备等,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模式。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是一家提供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差异化”教育服务的民营教育机构。该集团代表希望结合在教育领域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学校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宁夏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宁夏作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数字素养鸿沟、应用场景单一、长效机制欠缺等短板。

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委员们积极建言。“中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成长奠基的关键环节,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自治区政协委员何志聆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各校办学特点、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及学生需求,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开展特色化办学。

自治区政协委员达民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学校在数字化教育建设方面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师资培训不足、技术与教学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她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尤其是向偏远地区和教学基础薄弱学校倾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惠及更多学生。在自治区政协的积极推动下,校企双方、教育部门达成共识:今年起,先行遴选4所学校开展试点,通过专业培训,给予评价、技术、设备支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优化学校管理、支持教育教学变革与模式创新,推动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叫得响、传得开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典型案例,引领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量身定制

让“数智”为教学赋能

经自治区政协牵线搭桥,科大讯飞与4所试点学校达成合作,将提供包括智能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助力学校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永宁县闽宁镇第二中学、闽宁镇第二小学,盐池县第三中学、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4所学校是此次自治区政协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的首批受益者。

走进盐池三中七年级一班的英语课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讲台上,英语教师张亚丽轻点屏幕,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系统瞬间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及习题同步到每名学生的平板设备上。该系统不仅能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真正实现量身定制。

科大讯飞银川城市经理孙鹏飞介绍,科大讯飞会充分考虑不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学校智慧校园星级和现有数字化基础条件等情况,结合各校特色化办学需求,为试点学校量身定制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全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办学品牌,在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系统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程资源,积极探索智慧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让智慧教育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引擎。

据了解,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还引进了智慧作业设备,通过实现智能化、一站式的作业设计、布置、采集、批改、应用闭环,以全场景、多维度的学情应用分析有效助力师生减负、精准教研和高效管理。唐徕中学南校区办公室主任王阳说:“现在厚重的作业本‘装’进了一块小小的屏幕,人机共阅减少了老师至少一半的作业批改时间,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利用题库资源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汇集智慧

促进教育优质公平

自治区政协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在线互动课堂常态化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助力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AI技术提高了我们听说练习的准确度,英语课堂效率更高了。”“曾经在课堂上不敢开口,现在居然也可以读到90分,我的自信心又回来了。”刚上完英语课,闽宁二中七年级二班的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为提升乡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闽宁二中选择引进“AI英语听说”课堂,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标准的英语口语。闽宁二中副校长马建平介绍,“AI英语听说”课堂的应用,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提供标准的语音示范和精准的反馈。这种课堂形式不仅能够弥补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流场景,让他们在虚拟对话中锻炼口语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数字教育正在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联通城乡、跨越山海,在乡村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浪潮中,展现出新的活力与希望。

创新引入AI大模型辅助实验设计,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多维度数据,构建光合作用强度动态模型,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复杂生物现象的具象化解析……这样的前沿科技场景,已悄然走进闽宁二小的数据探究实验室中。

在科学课中,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运用智能模拟传感器、扫描仪进行实验数据测量分析,还可以在智慧课堂平台上下载课件、习题等海量教学资源,让课堂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探索人工智能的种子。

“在深入试点学校培训的过程中,我亲眼看见了在海量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与先进人工智能教学设备的充分赋能下,乡村学校的教师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与专业素养,他们完全有能力打造出一堂堂精彩纷呈、不逊色于发达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科大讯飞宁夏分公司教研方向负责人侯鑫阳说。

一根根网线,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块块屏幕,链接不同课堂,改变、改善、提高教育质量;一个个平台,汇聚海量课程资源,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为更好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公平,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科技企业代表等深入调研,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的政策建议。将通过专题协商、提案等形式,推动人工智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为我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惠及每一个孩子贡献智慧和力量。

--> 2025-06-26 ——自治区政协牵线搭桥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3049.html 1 智启未来跨越鸿沟 让知识更加“触手可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