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多元市场驱动 智汇绿电协同

——绿电园区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技术研讨会在银川成功召开

6月18日,“多元市场驱动 智汇绿电协同”绿电园区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技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国网宁夏经研院举办,邀请来自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大求实公司的三位专家围绕绿电园区与配电网协同规划的政策趋势、技术创新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双碳”目标落地提供了前瞻性思路。

政策解读:市场化改革重塑绿电发展新生态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永利在《国家能源领域电力政策解读(包含 136 号文)》主题报告中指出,2025年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新能源发展进入“全电量入市”新阶段。政策明确提出“四个坚持”原则,要求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同时建立“新老划断”机制,对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维持政策衔接,增量项目则通过竞价形成机制电价。

“这一改革彻底打破了固定电价模式,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场内同权’。”王永利强调,现货市场运行地区将通过市场出清定价,未运行地区则通过中长期交易定价,形成反映供需关系的价格信号。以山东为例,存量新能源项目机制电价定为 0.3949元/kWh,较2025年一季度光伏结算电价提升15%,为企业提供了收益保障;但增量项目面临竞价压力,2025年竞价申报充足率需不低于125%,意味着20%的项目需完全依赖市场交易。

技术创新:绿电直连与源网荷储构建新型范式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所专家冯凯辉在“绿电直连政策”解读中提出,该政策通过物理直连线路实现新能源与用户直接耦合,突破了传统电网集中调度模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可追溯性、专属性与可计量性,通过分布式计量与区块链技术实现绿电全生命周期溯源,避免“绿电凭证化”与实际用电脱钩的问题。

“绿电直连模式分为‘点对点’和‘点对网’两种类型。”冯凯辉以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同一主体投资电源、专线与负荷,光伏自发自用成本仅0.16元/千瓦时,较公网供电低0.13元/千瓦时,凸显了直连模式的经济性。而河北腾讯数据中心光伏项目则通过10千伏专线接入,实现绿电对数据中心的定向供应,年消纳绿电0.12亿千瓦时,用电成本较公网降低35%。

天大求实公司副总经理兼智能配电网研究院院长严俊则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指出该模式通过“以荷定源”原则优化资源配置,要求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并配套储能与负荷调节资源。“山东某园区通过源网荷储协同规划,将新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8%,峰谷差降低20%,证明了一体化模式在提升消纳效率与电网稳定性方面的显著价值。”

实践探索:多场景案例解锁协同规划密码

研讨会现场,多地实践案例引发热烈讨论。在增量配电网领域,江苏连云港徐圩项目通过28.6万千瓦光伏与增量配电网直连,形成“新能源+配网”一体化供电体系,虽因费用结算问题引发争议,但为园区绿电供应提供了创新样本。而在微电网场景中,浙江某工业园区依托智能微电网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新能源占比达70%,年减碳量超10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新电池法案对国内绿电发展的影响成为焦点。专家指出,欧盟要求2026年起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且仅认可直连电力的低碳属性,这倒逼国内企业加速布局绿电直连项目。如广东某电子产业园通过建设10万千瓦直连光伏项目,确保产品绿电消费占比超80%,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供了示范。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搭建了政策、技术与实践的交流平台,更凝聚了行业共识。随着绿电园区与配电网协同规划的深入推进,我国能源体系将加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 “中国方案”。(国网宁夏经济技术研究院 靳盘龙 供稿)

--> 2025-06-23 ——绿电园区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技术研讨会在银川成功召开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2933.html 1 多元市场驱动 智汇绿电协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