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议”出和谐邻里风

——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办以“和解礼包”暖民心解民忧

本报记者 李 莹

从家长里短的邻里矛盾,到事关民生的供暖、用气难题,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社区干部、居民围坐议事厅,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中寻找破题良方。

近年来,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矛调中心和人民调解作用,积极探索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新模式,创新服务管理,还原自治功能,让协商民主扎根基层,将基层治理的难点转变成服务群众的亮点,绘就和谐共治的温暖图景。

共商共议解心结

“四步法”绘出社区治理新景象

今年6月,家住福星苑119号楼3单元的冯先生向社区求助,称其在顶楼南侧平台安装的栅栏遭隔壁2单元顶楼住户故意损坏,对方还长期私自穿行平台,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矛盾持续升级。解放西街街道华新社区调解委员会接到诉求后,立即启动“四步法”调解机制,联合辖区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物业公司相关人员组成调解小组,24小时内赶赴现场勘查。经核实,涉事顶楼平台属公共消防通道,安装阻隔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调解过程中,多方力量协同发力。派出所民警结合消防法规,明确告知当事人私自占用消防通道的违法后果;司法所工作人员从法律层面剖析双方行为责任;社区调解员则以“远亲不如近邻”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冯先生主动拆除违规栅栏,恢复消防通道畅通;2单元住户承诺不再擅自进入对方使用区域。这场持续数月的矛盾纠纷,在社区高效调解下画上圆满句号,当事人对华新社区的调解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在协商解决居民纠纷的过程中,华新社区通过“法理情”三维融合的调解策略,既用法律震慑违规行为,又以情感唤醒邻里温情,逐步化解双方对立情绪,既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又修复邻里关系,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华新社区总结出一套可复制的“四步法”经验:快速响应锁定矛盾焦点,避免事态恶化;跨部门联动整合资源,提升调解专业性;法理情融合直击矛盾根源,推动双方和解;建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公共区域规范宣传和定期巡查,从源头预防类似纠纷。这种“调解一件、教育一片、预防一类”的治理思路,彰显了基层治理的系统性与前瞻性。

“我们将持续深化‘四步法’调解的协商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矛盾隐患排查,以‘小调解’促进‘大和谐’,全力构建平安、文明、宜居的社区环境,筑牢基层矛盾调解‘第一道防线’。”华新社区负责人说。

“和解礼包”架起连心桥 让协商温度在邻里之间传递

“活动室是大家的,凭啥不让我进?”不久前,张阿姨攥着保温杯,与北苑社区红梅园小区居民李叔在活动室门口产生矛盾。因外来居民张阿姨频繁使用小区活动室打牌,与本小区居民产生资源争夺矛盾,双方从争执演变为激烈争吵。关键时刻,红梅园小区治保会以一份别出心裁的“和解礼包”,巧妙化解这场公共资源使用之争。

红梅园小区活动室向来是居民休闲的热门场地,棋牌区每日座无虚席。随着隔壁小区的张阿姨频繁“串门”打牌,本小区居民不满情绪持续升温。“位置本来就紧张,外人占了我们怎么办?”居民王阿姨道出众人担忧;而张阿姨也据理力争:“活动室为群众服务,我住得近又守规矩,凭什么被区别对待?”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触即发。

红梅园小区治保会迅速启动“倾听—协商—和解”三步调解法,治保会主任孟秀芝分别约谈双方,精准捕捉矛盾核心:居民担忧资源被挤占,张阿姨则感到被排斥。随后,一场“圆桌协商会”拉开帷幕,治保会提出“刚柔并济”方案:明确“本小区居民优先”原则,向张阿姨赠送“和解礼包”——协调附近社区空闲活动室供其使用,并附赠便民服务卡。为避免同类矛盾,治保会还承诺完善活动室预约登记制度,保障资源分配透明化。

经过两轮协商,张阿姨主动让步:“确实是我考虑不周,以后去自家小区活动。”而本小区居民也放下成见,双方握手言和。这份充满温度的“和解礼包”,既维护了小区居民权益,又让外来居民感受到尊重,真正实现“法理”与“人情”的平衡。

推动这场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解放西街街道办深化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街道办通过优化综治中心建设,整合政法、执法力量,强化“警司联调”机制,与法院共建“共享法庭”,推动“接诉即办”“诉调联动”高效运转。去年,街道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178起,办结居民诉求2338件,群众满意率超95%,以“一站式”矛调服务筑牢辖区和谐稳定防线。

治理“难点”变“亮点” “有事好商量”蔚然成风

在兴庆区解放西街,“有事好商量,难题共解决”的协商氛围蔚然成风。这里将“枫桥经验”与“浦江经验”深度融合,以协商议事为纽带,架起党群连心桥,将基层治理的“难点”转化为服务群众的“亮点”。

走进解放西街的社区议事厅,时常能看到居民代表、社区干部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小区的大事小情,这正是街道践行“一盘棋”工作理念的生动写照。为解决天星里小区供暖难题,街道邀请县级领导、供热企业、居民代表开展多轮协商议事会,从供暖设备改造到费用分摊,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像这样的协调议事会,一年就召开了100余场,宏达小区的用气难题、北宝苑小区的办证困境,都在群策群力中迎刃而解。

在解放西街辖区内,“金牌调解员”成为协商治理的重要力量。退休社区书记王莉的调解室里,时常坐满前来寻求帮助的居民。面对一起持续多年的邻里纠纷,她带着双方当事人围坐在社区花园的石桌旁,一边拉家常一边讲道理,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像王莉这样的调解员,街道共有78名,他们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退役军人安置问题久拖未决,街道党工委书记多次上门与安置单位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

为了让协商更接地气,街道构建起“五项机制”,解放西街街道班子成员定期下沉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信息员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及时收集群众诉求;积分兑换制度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在日排查、周汇总、月研判的工作节奏中,各类问题被及时发现、快速解决。如今,解放西街的居民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抱怨,而是“找社区商量商量”。这种转变,正是协商共治结出的硕果。

从民生难题到邻里纠纷,从政策落实到服务优化,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办正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在这里,协商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成为凝聚民心、共建家园的生动实践。

--> 2025-06-23 ——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办以“和解礼包”暖民心解民忧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2911.html 1 “议”出和谐邻里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