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敏
家住兴庆区的王瑶(化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因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且年龄受限,自2021年8月起长期失业在家,求职压力巨大。兴庆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精准帮扶机制,通过零工驿站为其推荐岗位。今年3月,王瑶成功应聘一份离家不远的“小饭桌”工作,兼顾家庭与收入。5月6日,兴庆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通过公益性岗位对其进行兜底安置,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王瑶的经历是我区就业帮扶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通过政策、岗位、服务“三级联动”持续发力,我区正努力为更多劳动者铺就稳定就业之路。全区各级人社部门以“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创新构建“政策推动+岗位联动+服务驱动”三级联动模式,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76.6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向好。
我区还实施“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高质量充分就业4大攻坚行动、16个专项行动,升级推出“稳内拓外14条”“困难群体就业援助15条”等政策组合,并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基层市场化就业生活补贴专项政策。强化对重点领域、行业、城乡基层及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延续阶段性降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助企纾困稳岗。截至5月底,全区发放稳岗返还资金0.41亿元、技能提升补贴1239万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力度,开展“1131”跟踪帮扶,实施“一人一档一策”精准帮扶。前5月发放企业吸纳社保补贴5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36亿元、一次性创业补贴33.79万元。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通过政策性岗位扩容、市场化岗位增量、储备性岗位挖潜等方式拓展就业新空间。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增加社区专职岗位供给。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吸纳低收入群众就地务工,深挖交通、水利、农林草生态、灾后重建等领域重大项目用工潜力。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打造“现场+网络+直播”三位一体招聘平台,高频次举办专项活动,前5月全区举办招聘会737场,提供岗位24.26万个。积极拓展区外务工渠道,截至5月底,已挖掘鄂尔多斯集团、奇瑞汽车等企业及库布齐—毛乌素沙漠治沙等项目用工需求超4万人。运用“大数据+铁脚板”实现“摸排—对接—服务—跟踪”闭环管理,建成60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驿站),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开发建设的“宁好就业”移动服务专区,实现高频事项“一触即达”、服务精准推送、重点群体特色服务。通过推广“岗位需求+技能培训+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前5月组织技能培训2.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