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开栏语
二十九载山海情深,三千里同心筑梦。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更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从东海之滨到六盘山下,一批批福建援宁干部跨越山海、扎根宁夏,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干沙滩变金沙滩”的发展奇迹,谱写了携手共进的壮美篇章。
今日起,本报推出“一路援宁行 一生闽宁情”专栏,聚焦援宁干部和协作先锋的感人故事。他们中,有把论文写在宁夏大地上的科技专家,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干部,更有把宁夏当作第二故乡的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这些新时代的“山海使者”,用坚守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在塞上大地留下深深的“福建印记”。
闽宁协作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期待通过该专栏,记录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身影,传递那份历久弥新的山海深情,激励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多“闽宁故事”。
“给水、排水项目的顺利落地,需要很多数据支撑,前期必须要对各用户的用水需求、工程拟建场地、处理工艺等进行深入调研,确保符合实际,满足项目要求。”连日来,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城建院)市政一院副院长、宁夏福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宁公司)副总经理罗霖钧往返于银川与中卫两地,为所负责的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宣和站点供水工程项目开展供水调研、资料收集工作。
凡事要做到考虑周全,才能开始编写工程项目的可研报告,这是罗霖钧投身给排水工程建设养成的习惯。自2016年应福州城建院委派来到宁夏,罗霖钧用严谨的工作态度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宁夏供水工程标杆项目,他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在戈壁荒滩上铺管架线,于雨雪风霜中开展规划研究,将闽江之畔的专业智慧应用于塞上大地,让奔涌的汩汩清流串联起闽宁协作“连心桥”。
“福建技术”托起万家“饮水梦”
从2009年起,福州城建院积极响应号召,派出一批批技术骨干奔赴宁夏,进行技术、人员、经验的“输血造血”。2015年入职的罗霖钧毕业于福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后负责过福州市多个村镇的卫生院污水处理工程及城乡供水项目,在实际工作中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工程结构、电气、建筑等多专业经验,迅速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优秀项目负责人。他作为福州城建院第三批骨干委派至宁夏开展工作。
初来时,宁夏的工作条件让罗霖钧改变了对大西北黄沙漫天、满眼荒凉的固有印象。“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艰苦,反而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气息,除了气候上的差别,感觉和在福建差不多。”在克服了全新环境、陌生方言等差异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罗霖钧在宁夏参与的首个项目是盐池县冯记沟抗旱应急供水工程。隆冬时节,住进工地活动板房,野外零下十几摄氏度,呼气成霜。他守着笔记本电脑一遍遍地修改图纸。“工地上非常冷,用上电热毯、贴着电暖气,依然挡不住寒意,最难忘的是供电不稳定导致频繁跳闸,不得不在大半夜顶着刺骨的寒风到室外开总闸。”罗霖钧满是感慨地回忆道,晚上总要盯着电脑剩余电量高效工作,才能应对不时发生的停电问题,以确保关键数据不丢失。
“南方水源条件较好,气候温暖,而宁夏三面环沙、干旱少雨,因此过往的经验不一定适用,要因地制宜提出技术解决方案。”针对每一个项目,罗霖钧都会反复对照图纸与施工条件,请教行业专家,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细化优化方案。
在牵头负责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同心至固原段项目中,面对湿陷性黄土遇水容易下陷的难题,罗霖钧和同事充分研究、日夜钻研,改良优化技术方案,破解了难题,积累了经验。
凝聚着他和团队无数心血的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规划年饮水量6216万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3市8县(区)73个乡镇,惠及210.37万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水的珍视和当地对水利工程的渴盼。看到百姓用上自来水,眼神中满是幸福的喜悦,我终于懂了‘闽宁协作’的分量。”罗霖钧说。
为深化水务领域合作,2019年,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州城建院合资成立宁夏福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取“福建”“宁夏”之名首字,锚定“为宁夏供水事业长效赋能”的初心,为闽宁协作添薪助力。作为给排水设计领域的“老兵”,罗霖钧从设计骨干至副总经理,带领团队扛起使命,将福建的技术经验与宁夏的水务需求深度融合,书写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有水赛江南,无水泪也干”。福宁公司自成立起,就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项目供水范围涉及利通区、青铜峡市、灵武市等地,供水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惠及常住总人口100万人,罗霖钧和团队用实打实的工作成效换来了老百姓的“心贴心”。
2021年7月,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中卫至同心段一次性通水成功,同心县数十万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在该县丁塘镇杨家河湾村,村民张大爷在自家小院里接上了自来水后高兴地说:“我们能够喝上黄河水,离不开福建专家的努力和付出。”
两地“双城记”书写“山海情长”
忙碌,是罗霖钧扎根宁夏的鲜明注脚。
作为福宁公司主要负责人,他在勾勒供水工程民生蓝图时,却将个人幸福的“工期”一推再推。2018年领完结婚证后,由于工作繁忙延误了婚房装修,婚礼也多次改期。
“刚结婚时,过着两地跑的生活,家里人也没有抱怨,而是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2019年,罗霖钧调回福州城建院工作了短暂的一年,又因宁夏项目攻坚需要人手再派回宁夏,他与妻子商量带着孩子一起前往,得到了支持。
2020年,与这个三口之家一起来宁夏的还有罗霖钧的母亲。“福建空气湿热,而宁夏气候干燥,老人为了照顾孩子努力克服饮食和居住方面的差异,为我们分担家里的事情,让我们安心工作。”罗霖钧说。
家人的全力支持给罗霖钧吃了“定心丸”,让他能够在宁夏水务建设一线冲锋陷阵。罗霖钧的日程表永远处于“加载中”状态,周末加班、节假日无休早已习以为常,他穿梭在各个水务工程项目现场,协调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项工作,他独自承担或参与的项目超过百个。
在技术难题的“硬仗”里,罗霖钧总是不畏艰难、冲锋在前。他带领团队围绕实际生产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多次捧回了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市级勘察设计的大奖,这些荣誉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福宁公司在宁夏的知名度、认可度及美誉度。
针对宁夏低温低浊、含铁锰的地下水难题,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张玉先教授深入研讨,相关工艺优化建议被纳入2018年《室外给水设计标准》修订内容。
由他提出的小型净水厂“集成化布置”理念斩获水投集团“五小创新”一等奖、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如今已成为宁夏小型水厂的标准设计模板。“以往,1万m3/d规模的水厂需分散建设多个车间,运行人员在风沙天气中频繁往返,效率很低。”罗霖钧突破性地将取水、制水、送水系统整合至一个大车间,不仅节省30%的用地面积,更让操作人员免受西北极端气候之苦。
“让百姓喝上安全水、优质水,是我们的初心。”在一个个“民生动脉”供水工程项目中,福宁公司设计团队以“绣花功夫”雕琢每一处设计细节。针对干旱风沙等复杂地质条件,他们创新改良处理工艺,为工程筑牢安全根基。数据见证成长:2023年,公司市政设计产值较上年增幅超80%,突破1500万元,在区内外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走出一条“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大家听说我们是福建派来的,都非常信任,工作开展特别顺利。”罗霖钧表示,他是闽宁协作的参与者、践行者,通过闽宁协作机制,真正实现了两地技术、人才交流,让“山海情长”镌刻在内心深处。
从图纸上的线条到管网里的清流,罗霖钧和团队用专业和汗水,为改写宁夏“守着黄河缺水喝”的历史贡献力量,让闽宁协作的和谐乐章在塞上大地奏响,润泽千万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