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漫步宁夏五市街头,构思巧妙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市民自觉分类投放渐成习惯;走进社区,整齐的分类垃圾桶有序摆放,居民争当“分类达人”;步入校园,学生巧手制作的垃圾分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绿色低碳理念蔚然成风……
在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期间,我区以“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5月22日至28日,青铜峡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代表、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宁夏中科国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实地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全流程。近年来,该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依托,累计设置垃圾分类屋29个、分类亭153个,打造积分兑换超市22个,让分类融入日常生活。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是事关民生、生态、未来的大事。近年来,我区瞄准垃圾分类操作痛点,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作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银川市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力推进源头减量工作落实,严查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可循环替代产品,“光盘行动”得到社会积极响应。大武口区针对沿街商户开展“回收服务进商户”集中行动,依托智能回收柜和线上预约系统,让商户、居民轻松实现“扫码投递—智能称重—积分兑换”。在农村地区,隆德县的经验值得借鉴。隆德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立“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分类治理模式及积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学生是垃圾分类的重要参与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5月23日,贺兰县第三小学开展“Citywalk 垃圾分类志愿行”公益活动,把校园、城市街道变为天然课堂,现场设计“垃圾分类投沙包”“大转盘”“垃圾分类飞行棋”等游戏互动体验区,让同学们通过投一投、跳一跳等游戏方式,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巩固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加强宣传引导和志愿服务,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目前,全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地级城市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由“填埋为主”向“焚烧为主”的整体性转变。
垃圾分类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补齐垃圾分类设施短板,突出多方参与和示范带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社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体系,推动垃圾分类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