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梁 静
从贺兰山东麓到燕山脚下,从黄河之滨到永定河畔,银川与北京这两座跨越山川的城市,这个端午假期,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来了一次“双向奔赴”。
连日来,在自治区政协牵线搭桥下,“神奇宁夏 京遇银川 给心灵放个假”活动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火爆进行,银川市带着满满的诚意与特色,在京城开启了一场魅力之旅。
活动期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街道被装点得别有一番韵味。银川市精心组织12家企业携近200种农特产品、美食及非遗文创产品参展,让北京市民和游客应接不暇。
农特产品展销区,“塞上江南”的馈赠铺陈开来,每一样展品都带着阳光与风沙的粗粝质感,让人挪不动脚步。精品牛羊肉色泽诱人,纹理间仿佛诉说着宁夏的广袤与丰饶。在葡萄酒摊位前,一瓶瓶葡萄酒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工作人员熟练地将酒倒入醒酒器,醇厚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来北京市民和游客纷纷品尝。志辉源石酒庄销售经理吴斯远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为大家斟酒,一边热情地介绍:“我们贺兰山东麓有着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产出的葡萄酒风味独特。这次来北京,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到咱们宁夏有这么好的葡萄酒。”一名北京市民品尝后竖起大拇指:“早就听说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这味道果然名不虚传,酒体饱满、单宁柔顺、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有机会一定要去宁夏的酒庄看看。”
特色美食展销区更是香气四溢,现做的羊肉串滋滋冒油,香气直钻鼻腔;羊杂碎在老汤中翻滚,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臊子面的酸辣鲜香在空气中层层漫开,轻轻勾住食客的鼻尖……一辆辆餐车被围得水泄不通。宁夏澳中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技术工作人员陈吹的额头沁着细汗,却顾不上擦拭。他从箱子里抱出兔肉产品,快速码上货架。餐盒里,酱红色的兔肉整齐排列,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吸引着过往游客驻足品尝、购买。陈吹兴奋地说:“真没想到我们的兔肉产品能得到这么高的认可。这次来北京,一方面是想把产品推广给更多朋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和更多企业交流合作,让银川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非遗文创展区宛如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贺兰石印章雕刻案台前,贺兰石印章篆刻代表性传承人任振斌手持刻刀,全神贯注地在莹润的石料上雕刻着。随着刻刀的舞动,精美的图案逐渐显现,围观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赞叹。任振斌一边雕刻,一边介绍:“贺兰石是我们宁夏的特产,贺兰石雕刻技艺也是我们的非遗传承。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吸引大家来我们宁夏参观、旅游,感受我们的文化魅力。”在传统技艺皮艺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郭靖的摊位前,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皮艺制品,个个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引得过往行人流连忘返。
从葡萄酒的醇香到皮艺的纹路,从臊子面的酸辣到贺兰石的温润,银川用一场跨越千里的“全感官对话”,让首都市民和游客触摸到了“塞上湖城”的肌理。银川市通过立体化联动模式,全方位展示了自身的特色优势产业,让北京市民和游客在味觉、视觉、触觉的多重感知中,完成对银川的深度解码,将“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的城市品牌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场跨越千里的活动,既是银川向首都递出的“城市说明书”,更是一张未完待续的“邀请函”——邀请更多人顺着葡萄酒香走进贺兰山麓,沿着非遗脉络触摸黄河文明,在览山公园的落日里,在漫葡小镇的烟火气中,解码这座西北城市的万千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