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文/图
从调解家长里短到守护万家灯火,大武口区青山街道团结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刘菊菊扎根基层20多年来,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角色怎样更迭,她始终将群众冷暖装在心里,在社区这方有限的天地里书写民生“大文章”。
“果果这次初中入学,教育部门和社区都惦记着,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么多年来多亏有党的好政策,还有刘书记和社区的关心帮助,我们的日子才越来越好……”日前,自治区政协调研组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家庭时,来到团结社区果果(化名)家,提及刘菊菊,果果父亲言语中满是感激之情。
成立41年的团结社区是老旧社区,管辖着23个居民小区,其中17个属老旧且无物业管理的小区,辖区内现有居民3843户9506人,60岁以上老年人1329人,约占辖区总人口的14%。自2015年当选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以来,刘菊菊就暗下决心:“每年必须完成一件大事,一定要让社区变整洁,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几年来,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竣工,10余个功能室满足了群众日常所需;40栋老旧楼改造完成,影响文明城市“颜值”的私搭乱建彻底消失;文化院小区接通了天然气,居民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清洁能源;团结大食堂迎来四方食客,解决了老年人、打工族的用餐难题……
一个个惠民项目不仅让社区提升了治理效能,也让居民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8年大武口区进行环境整治,将百姓家中蜂窝煤替换成无烟煤的工作,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刘菊菊回忆。为让居民们了解洁净煤优势,她组织社区居干在青山南路小区菜市场做了一场实验:放置两个炉子,一个用蜂窝煤烧水,一个用洁净煤烧水,用最直观的对比效果,告诉大家两者之间的区别。
实验完成后,许多人第一时间置换了洁净煤,但还有不少居民存有顾虑。置换了洁净煤,家里的蜂窝煤怎么办?洁净煤的成本会不会太大?面对这些问题,刘菊菊深入居民家中,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入户走访时,刘菊菊在75岁的韩学志家里发现了大量蜂窝煤。她先后5次登门,不厌其烦地做老人思想工作,终于老人打消了顾虑把家中所有的蜂窝煤全部上交。
一堆堆陈年垃圾被清运、一块块蜂窝煤被替换、一处处裸露土地“披”上绿装、一条条残损破旧的巷道被硬化,一栋栋外墙被粉刷一新……俯下身,沉下心,做实事,昔日残破的老旧小区重现青春,刘菊菊赢得了居民们的信任与支持。
刘菊菊感慨地说,其实为百姓服务,“法宝”就一条:用情用心,凡事不怕吃亏,凡事换位思考,拿真心换真心,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社区“大家长”,“一老一小一残”也是刘菊菊心中时刻牵挂的群体。
团结社区共有残疾人124人,他们有的是购买二手房后搬迁进来的,有的则是因病致残的老人。为了照顾好这部分特殊居民,刘菊菊经常组织辖区志愿者通过集中服务、入户帮扶等形式,针对残疾人家庭开展免费理发、修理家电、康复训练等活动。组织20余名残疾人成立柔力球操健身队,通过练习柔力球这种运动,帮助他们恢复身体机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了解到辖区部分老人、残疾人等群体为吃饭问题忧心,刘菊菊多方奔走,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开办了社区“老饭桌”,一荤一素一汤的营养配餐、低价亲民的就餐价格,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和困难居民前来就餐。看到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独居老人居家安全成隐忧,刘菊菊又张罗由“年轻”的老人与高龄老年人结对服务的想法,成立了“60为80”志愿服务队,“银龄”护“白发”让老人“心不空”。
作为社区大多数孩子的“监护人”,刘菊菊坚定地撑起了呵护幼苗“保护伞”,从2岁起,刘菊菊成为果果的“书记妈妈”,10年来,她像对待亲闺女般爱着果果,从落户到上学,从吃饭到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的关照让果果从未缺少母爱。为了帮助果果和父亲,刘菊菊还对接民政、住建等部门,为他们申请到每人690元/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每季度864元的廉租住房补贴。
汗水浇灌出夺目的成绩。团结社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和“五星级和谐社区”,自治区“四个十佳”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石嘴山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2021年社区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刘菊菊本人先后荣获石嘴山市“劳动模范”、石嘴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龄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2016年当选为市、区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
“不管怎样,想民、帮民、利民,这六个字不能忘。”穿梭在社区小巷,奔走于百姓中间的刘菊菊,用这六个字,道出一个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朴素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