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王小花(化名)曾经无数次刷新着银行账户余额,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数字与试管治疗账单的差距,如同横亘在她和“有一个孩子”心愿的天堑。得益于一项医保新政的出台,让这样的无望画上了句号。
去年10月15日,宁夏印发《关于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1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很多像王小花一样在生育泥沼中挣扎的家庭,终于迎来了破晓的曙光。这一政策的落地,让千万个家庭在漫长的求子路中,触摸到温暖与希望。
多年来,王小花一直饱受不孕不育的困扰,此前尝试过多次辅助生殖治疗,花费巨大。《通知》印发后,她和家人再次看到了希望,去年11月,她来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做二代试管,医保报销后花费26990元,比之前少了近1万元。“以前做一次试管婴儿,费用对我们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现在医保能报销一大部分,压力小了很多。”王小花说。作为宁夏辅助生殖医保新政的首批受益者,几个月后她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记者了解到,辅助生殖技术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目前应用最广的为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又称试管婴儿)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近年来,不孕不育发病率不断攀升,在公立医院做辅助生殖,单周期需花费3万元至5万元,许多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个周期才能受孕成功,费用多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高额的费用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通知》明确,将“取卵术”等10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和3个加收项目纳入宁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新增“不孕不育门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门诊慢特病病种,起付标准、报销比例遵照宁夏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待遇政策执行,不设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其中,职工医保可报销相关项目的75%,居民医保可报销相关项目的60%。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姚海蓉介绍,2003年,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在宁夏率先建立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次年12月31日宁夏的第1例试管婴儿在该院诞生,开启了宁夏辅助生殖技术的新篇章,这次政策实施该院也在列。自落实政策以来,做试管婴儿新鲜总周期数明显增长,去年一季度新鲜总周期数342例,今年同比增长9.65%。去年一季度冻胚总周期232例,今年同比增长16.81%。
目前,宁夏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定点医疗机构共有3家,分别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区内具有成熟的一、二、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服务能力。跨省长期异地居住人员按规定完成备案后在外省区异地就医的也纳入保障范围。
“这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项目,几乎涵盖了试管婴儿治疗的全过程。与政策实施前相比,参保患者根据其参加的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类型,单周期可报销手术费用7000元至8700元,个人自费部分仅需承担3000元左右。”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门诊可报,每项技术每人每年最多可享受2次报销机会。这种实时报销的方式,让患者在交费时只需支付自己承担的部分,其他的由医保直接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使得整个治疗过程更加便捷,打消了参保居民和职工对“试管婴儿”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
记者从自治区医保局获悉,截至目前,宁夏不孕不育门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门诊慢特病签约人数达到3821人,已帮助949对夫妻成功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