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山海为凭,岁月为证。29年来,随着闽宁协作的持续推进,将两地人民的心贴在一起,也让同心县的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自闽宁对口帮扶以来,福建省先后派出百余名教师到同心县支教,扎根在基层教育一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力支持了同心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之初,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实训等方面都是“一张白纸”。而创建于1985年现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所辖的湄职校则是福建省首批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之一,入选全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施风荣作为教育“组团式”帮扶团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湄职校)副校长,来宁后,就任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和施风荣一同来到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还有该校的两名同事,他们当中既有学校教研管理团队核心人员杨建辉,也有教研组管理和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周波。“我们愿以微光笃行,致力改变、照亮希望,助力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进一步拓宽结对帮扶思路,开辟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两校共同进步。”施风荣说。
两校结对帮扶后,开展了一系列结对帮扶实践,争取闽宁协作资金,改善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共接受帮扶资金2975.82万元,用于建设两栋学生公寓及配套设施、实训室建设和赴福建交流访学;2021年,湄职校投资19万元,为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
硬件有了,软件如何跟上?两所学校创新联合办学模式,成立“湄职同心班”。采取西部师生在东部学习(实习)的模式进行两校联合办学,并探索出专业班级成建制访学和技能竞赛集训两种模式。2022年3月,第一期“湄职同心班”开班,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2020级平面设计专业班的40名学生,成建制在湄职校进行为期4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了让同心学子学有所成,湄职校精心选派平面设计专业的优秀骨干教师给予全方位指导,扎实打牢学生专业基础,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实操水平。
2023届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马玲玲就是“湄职同心班”的受益者。她说:“去年,我和‘湄职同心班’的同学们一起去了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授课老师以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来授课,让我们学习到专业技能知识。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满满。”
参加技能竞赛是促进职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施风荣介绍,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依托“湄职同心班”选派技能竞赛选手到湄职校跟岗训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得益于“湄职同心班”,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技能竞赛中的成绩快速提升。近两年来,在“中银杯”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43个。
“‘湄职同心班’的协作育人模式,为东西部教育协作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施风荣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常态化设立“湄职同心班”,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合作,助力当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