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周建英:在黄河石上绘制人生新希望

周建英在工作室进行创作。

本报记者 束 蓉 见习记者 刘 媛 文/图

对大多数人而言,黄河石不过是普通的石头,但在听障艺术家周建英的手中,这些石头却变成了精美艺术品。

日前,记者走进周建英的工作室,通过纸笔交流的特殊方式“聆听”他在黄河石上绘制的梦想。工作室里弥漫着淡淡的颜料香气,工作台整洁有序,画笔、颜料、石头,每一样都像是他无声世界中的“亲密伙伴”。

周建英在不满1岁时因高烧失去了听力,被诊断为一级听力残疾。中学时期,他在美术领域展现出了天赋,通过努力考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古建筑绘画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的周建英回到了宁夏。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建英在网上看到了黄河石手绘作品,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他。他开始自学,并一步步探索黄河石绘画的奥秘。为了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他又拜了非遗传承人为师,勤学苦练,技艺日益精进。他还学习了糖画、脸绘等民间艺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学有所成后,周建英渴望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贺兰县残联的支持下,他有了自己的店铺。经过几年的积累,顾客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人来欣赏他的黄河石手绘作品。周建英不仅实现了自食其力,还能与志同道合的绘画爱好者交流,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黄河石手绘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传统文化、生肖、旅游风景等元素融入小巧的石头上。周建英创作的贺兰山岩画、镇北堡影视城等作品,色彩绚丽,构图优美,展现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他的作品还受邀参加了“2017宁夏(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周建英的名字在宁夏艺术圈里逐渐传开,残疾学员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其中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曾经失去工作机会的残疾人,周建英用自己积累的艺术经验引领他们走进黄河石手绘画的创作世界。

2014年,周建英在宁夏枸杞博物馆开设了文创空间,2018年在宁夏观光夜市非遗学堂获得了摊位。每逢假期,他都会在摊位上展示糖画、面绘、黄河石手绘画等技艺。他的团队根据客户需求或自身灵感,在天然石头上设计图案,将黄河石手绘画推向了景区摊位、文创市集等多元化场景。

“非常感谢那些一路上帮助过我的好心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如今,周建英的观光夜市非遗学堂已经成为“文化助残”的创新样本,在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的同时,为更多残疾人创造了可持续的就业机会。

--> 2025-04-25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0563.html 1 周建英:在黄河石上绘制人生新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