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实习生 李晨雨 文/图
作为全球仅存的野生马种,拥有6000万年进化史的普氏野马,不仅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享有“荒漠活化石”的美誉。
去年9月,宁夏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了贺兰山普氏野马野化放归工作方案论证,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多位知名研究员、教授和专家,对贺兰山进行了实地考察。贺兰山作为中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普氏野马理想的栖息地,北部区域适宜普氏野马生存。根据放归方案,贺兰山计划将引入三批次共18匹普氏野马,最终在贺兰山实现普氏野马的繁衍生息,并形成稳定种群。同年12月3日,第一批6匹健康且适应能力强的普氏野马从新疆运抵宁夏贺兰山北部普氏野马训练场,经过为期3个月的适应性训练后成功放归。今年4月13日,贺兰山传来喜讯——一匹新生普氏野马小马驹在野外顺利诞生,标志着这场跨区域生态保护行动取得阶段性成功。
近年来,宁夏持续加大贺兰山生态修复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此次普氏野马成功产驹,不仅印证了贺兰山生态修复成果,更为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