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4月14日,一封来自兴庆区景墨家园A区38号楼低层住户的表扬信,让社区工作者们倍感温暖。信中记录的不仅是朱女士家中重获阳光的故事,更折射出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的转变。
“阳台外十余米高的树木野蛮生长,枝叶层层叠叠,晾衣架上衣物潮而不干,白天也开着明晃晃的大灯,阳光成了‘奢侈品’。”朱女士说,她的困扰被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得知,承诺以最快速度帮助解决。次日,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绿化队施工人员针对地形,采取“分层修剪法”,下层疏枝透光、中层修整造型、上层控制高度,随着冗余枝条落地,久违的阳光重新洒满窗台。
景墨社区党委书记汪莉介绍,为彻底解决低楼层居民因树木遮挡阳光的问题,景墨社区将督促物业将树木修剪纳入“春日行动”长效治理当中,计划4月底前完成小区所有树木修剪,这场“春日行动”不仅理顺了枝与窗的空间关系,更架起了物业与居民的连心桥。景墨社区将以此为契机,把树木养护纳入“网格微实事”常态化管理,加大网格巡查力度,实现基层治理从“解决问题”到“预见需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