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束 蓉 蔡睿晓) 4月16日,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获悉,为应对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方面的挑战,银川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短托养老”服务应运而生,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这里有人照顾,还有老姐妹聊天,比一个人在家舒坦多了。”78岁的蒲奶奶笑着对护理人员说。今年1月,蒲奶奶因冠心病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由于体质较弱,且患有癫痫及其他基础疾病,蒲奶奶需要有人持续陪伴和照顾,这让同住的女儿一家陷入了两难境地——60岁的女儿既要操持家务、照看孙子,又要照顾母亲,忙得不可开交。在坚持照料了半个月后,女儿将蒲奶奶送到了家门口的中房幸福里机构,选择了短期托养服务。如今,蒲奶奶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精神面貌也有了显著提升,还经常和院里的老人们打麻将。原定的3个月短住期一再延长。
“白天短托、晚上回家”,“短托养老”打破了传统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互分离的局面,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种模式既保留了居家养老的家庭氛围和熟悉环境的优势,又融入了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和丰富资源,让老人在不同场景中自由切换,享受多元化的养老体验。“短托养老”机构不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如饮食、住宿和卫生护理等,还引入了专业的康复团队,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恢复和维持身体机能。
为确保“短托养老”服务的质量,银川市相关部门对提供短托服务的养老机构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与监管,要求机构具备完善的设施设备和专业的服务团队。目前,全市已有13家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了“短托养老”服务,受到了老年人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托养老”服务的推出,是银川市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银川市将继续加大养老服务投入,优化服务内容,探索更多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