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有了这个小程序,免去了来回奔波的辛苦,真是太好了。”日前,在民政工作人员手把手的帮助下,金凤区独居老人魏广(化名)通过手机小程序线上认证,数分钟内就将申请临时救助所需资料进行上传。今年2月28日,“宁夏救助通”小程序上线以来,与自治区民政厅3月出台的《宁夏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形成政策协同,有效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方便困难群众快捷申请救助,及时获得有力帮扶。
4月14日,据宁夏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最新统计,“宁夏救助通”小程序线上注册人数已经突破21万人,电子授权人数17万人。此外,银川市作为试点地区,去年已通过提高低保标准、落实渐退缓退政策等措施,发放救助金4.5亿元,惠及4.05万名城乡低保对象。此次平台上线将加速全区救助资源的统筹与信息共享,助力形成“梯度救助”格局。
针对困难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不熟悉申请流程,提交材料要奔波多次”“残障人士出门难”“异地申请救助还要大老远跑回来补手续”等诉求,自治区民政厅开发推广“宁夏救助通”小程序,详细制定应用推广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全区市县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救助通程序部署。线上,持续发布“宁夏救助通”相关介绍和操作指南;线下,入户走访为行动不便的群众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答疑,手把手教群众使用“宁夏救助通”,确保群众听得懂、会使用。同步推进在保救助对象和新注册对象的电子授权书签署及生存认证。
宁夏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主任杨晶介绍,截至目前,宁夏成为继湖南、重庆、内蒙古之后全国第四家与民政部低收入认定指导中心统一框架结构的“宁夏救助通”移动应用省份。困难群众通过微信搜索“宁夏救助通”小程序,即可自行完成线上注册、登录、社会救助申请等事项办理。生存认证和电子授权书签署功能在“我的宁夏”App民政服务专区同步上线使用。对于不在身边的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分享二维码的方式在线远程签署授权书,针对视力残疾、精神病患者、面部异常的老人等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的用户,该小程序还可以由工作人员帮注册、帮认证、帮授权,有效解决基层动态管理核查难、资金发放不准确的突出问题,真正为基层减负,为百姓解忧。
自治区民政厅“宁夏救助通”将与自治区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步链接教育、住建等部门的救助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让技术温度在无声处温暖每个需要关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