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让爱与关怀“听得见”

——我区多方合力帮扶八旬军人遗属

本报记者 邓 蕾

“感谢各级政府和自治区政协领导的关心关怀,让我母亲能再次听见声音。”3月27日,西吉县兴隆镇张齐村六组村民党万兵拉着县残联副主席马权武的手连声道谢。

3月26日,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在西吉县开展调研时了解到,党万兵的母亲代付兰今年85岁,1966年入党,年轻时曾担任村妇联主任。其丈夫党志义曾参加过抗美援朝,1998年因病去世。近年来,老人年事已高,听力逐渐丧失,生活不便。

“老党员、军烈属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晚年生活必须得到保障。”调研组现场叮嘱西吉县残联、民政等部门,尽快为老人落实助听器适配工作。仅用一天时间,西吉县残联便依托公益助听项目,为老人配上了合适的助听设备。

代付兰夫妻共育有7个子女,其他6个子女都已组建家庭。党万兵未婚,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农闲时,在周边打临工,年收入4000元。代付兰享受养老津贴和高龄津贴,每年6480元;党志义生前所在单位每月为代付兰发放军人遗属生活费220元。家里种植12亩玉米和2亩土豆。去年,他们家庭总收入26813元,人均年收入13406.5元。

“我的双亲一生勤俭节约,与邻居相处和睦,对子女更是关怀备至、言传身教。小时候,父亲常给我们讲战场上的故事,教导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母亲则用她的勤劳善良,为我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党万兵回忆起往昔,眼眶微微泛红。他说,父亲去世后,日子变得艰难起来,是兴隆镇相关负责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时常挂念着他们。春耕前,及时为他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春覆膜补贴和原种补贴,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资开启新一年的耕种;秋收时节,帮他们家收玉米、挖土豆。“政策好,干部亲,我们娘俩的日子有了依靠。”党万兵说。

“党万兵今年52岁,身体大不如前,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代付兰老人是抗美援朝军人遗孀,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他们一家。”张齐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卫平说。近期,兴隆镇相关负责人联系到邻村的施工队,为党万兵找了一份上班时间较为灵活的工作,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让他既能方便照顾母亲,又增加了家庭收入。此外,村里计划为党万兵家安装144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每年能带来1500元左右的租金收入,进一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现在母亲能听见了,我的工作也有了着落,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4月7日,阳光照进小院,党万兵笑容灿烂地说。代付兰助听器里传来的鸟鸣声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新希望。

--> 2025-04-11 ——我区多方合力帮扶八旬军人遗属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9786.html 1 让爱与关怀“听得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