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4月7日,在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自治区残联举办的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活动中,来自青峡绣女工艺品编织有限公司的肢体残疾人刘文兵、精神二级残疾人杨学花,制作的精美手工编织品,吸引了活动现场众多人的目光。
当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编结)代表性传承人、“青峡绣女”不尤破茧文创助残就业志愿项目负责人李秋梅带领两名残疾人,参加非遗文创作品展示展销,带来的编织品“宁夏五宝福娃”,以可爱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活动中,他们通过销售宁夏连湖西红柿送竹编篮筐的形式,将400余斤西红柿及编织的26个竹筐、3件钩针披肩、1件梅花摆台全部售罄。
“让被救助者能助人,这是助残就业的初心,也是实现每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意义所在。”李秋梅说,“能参加这次活动十分高兴,也特别有成就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一直在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呼吁奔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关心关爱残疾人。”
“我以前没有工作,是‘青峡绣女’给我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学会了多种技能,有了稳定收入,我感到很开心。”杨学花笑语盈盈地说。几年前,她开始跟随李秋梅学习编织、串珠。如今,她走上讲台成了讲师,在各级残联举办的活动中为残疾人讲解手工编织技巧。
“在学习编织手工艺品的同时,我还参加了直播带货培训,以前觉得直播带货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但现在,我也成了一名主播。”近两年来,杨学花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青峡绣女”和“不尤手作”的手工艺品,她表示,这种方式既帮助残疾人增收,又能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刘文兵今年45岁,一岁时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出行只能靠拐杖,一度变得自卑、消沉。青铜峡市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将他纳入托养机构,跟随李秋梅学习了手工编织技艺。如今,他进入青峡绣女工艺品编织有限公司,有稳定的工作,还交了很多朋友,生活工作两不误。
近期,刘文兵结合自己的爱好,正在筹划创立一个以电吹管为主乐器的残疾人音乐文化团,他说:“希望通过音乐表演,展现残疾人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也让更多残疾人实现艺术梦想。”
“残疾人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心。”李秋梅说。近年来,李秋梅依托青铜峡市残联托养中心和村居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招募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用沉浸式教学、体验式练习、传帮带式辅导培养技艺高手,让更多残疾人用双手编织自己的梦想,也编织出千万家庭向新而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