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茜 实习生 樊巧荣
在利通区板桥乡任桥村,一个背着药箱、脚步匆匆的身影经常穿梭在村舍与田间。这个人便是扎根基层十余年的乡村医生马聪。他用青春岁月,在一张张“小处方”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忠实地践行着“健康守门人”的使命担当。
马聪是土生土长的吴忠人。小时候,乡村里缺医少药,乡亲们病情稍重,就得耗费时间和金钱赶往市区看病。这般情景,让马聪在心底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为乡亲们缓解病痛。
怀揣着坚定的信念,马聪2012年从甘肃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毅然踏上回乡路,走进任桥村卫生室,就此扎根在农村医疗第一线,站在服务村民的最前沿。2019年,马聪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在“健康之家”微信群里为村民提供线上诊疗,还经常上门送药。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过硬的本领。”秉持这样的信念,马聪在诊疗间隙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健康管理师资格证书、中医康复理疗专项职业能力等多项资格证书。2021年2月,马聪被选为任桥村党支部委员,同时担任村监会主任。这项职务几乎管辖着村上的一切事物,包括党务、民生资金的公开,管理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家庭的资金发放等。
“村子里有位70多岁、行动不便的老人,三个儿子两个不在身边。留在身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但前几年也去世了。”马聪看到老人生活不易,便尽己所能在看病用药上帮助老人,还会尽力照顾老人的生活。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之外,马聪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将治病救人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他利用业余时间,向村民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村民的健康素养。卫生室也会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定期体检,为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岁到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检查、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得到及时有效保障。
谈起任桥村的变化,马聪介绍,现在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了,各家的巷道都成硬化路了,冬季也不烧煤换成空气能了,村子里的整体环境都在向好发展。他希望未来任桥村可以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西部来,同时更要留住本地的人参与到家乡建设的进程中来。
十余年如一日,马聪在一次次的走街串巷中,在一趟趟的辛劳奔波中,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他希望,有更多青年大学生到西部来、到基层来,在西部的热土上书写青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