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接续传承红色基因,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最深沉的关爱是传承,对烈士遗属的关怀,对红色血脉的赓续,正是关爱英烈的生动体现。
据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有烈士遗属396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士遗属198人。烈士遗属按地域来分,银川市159人,占比最高;按亲属类别分,烈士父母(抚养人)74人,占比18.8%,烈士子女268人,占比68%;按年龄阶段分,80岁以上90人。
为缅怀革命先烈,关心关爱烈士遗属,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自治区政协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政协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对困难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及军烈属的关心关爱力度,精准贴心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营造全社会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烈士沙龙父亲沙德斌——
众志汇暖流 爱心抚烈亲
蔡睿晓
2021年3月13日,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马场村二林沟的森林草原突发大火,为营救灭火队友,原州区森林消防大队队员沙龙奋不顾身冲上前,却也因此陷入险境,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孩子虽然走了,可这些年,党和政府还有社会各界给了我们特别多的照护和关怀,让我们心里始终暖乎乎的!”沙龙的父亲沙德斌红着眼眶,感慨地说。
沙龙牺牲后,各级部门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纷纷伸出援手帮扶烈士遗属。从落实各项政策补贴,到深入了解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需求,事无巨细,竭尽全力。沙龙的烈士褒扬金、工伤赔偿金、保险赔偿金、烈士遗属特别补助金及各类慰问金迅速落实到位。
沙德斌回忆道,儿子牺牲后,原州区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家中看望慰问,他们握住沙德斌夫妇颤抖的双手,言语间尽是安慰与敬意。从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到沙龙孩子的学业、心理变化,无一遗漏,细致入微地记录着每一个需求,承诺定会全力帮扶,帮助一家人解决困难。
2022年,原州区人民检察院派专人登门,把2万元慰问金郑重地递到沙德斌手中,为沙龙孩子学业助力,老人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社会对烈士子女的殷切期望与厚重关爱。
2024年8月和2025年春节,自治区政协调研组看望慰问沙德斌一家,仔细询问家中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否安稳,柴米油盐可有短缺。对优待抚恤政策落实情况,一项项、一条条耐心细致地核实,生怕有任何疏漏。
“‘要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主动作为,把烈士家属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这些暖心的话语让我们这些烈士遗属,能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从未缺席,心里特别欣慰。”沙德斌说。
让沙德斌高兴的是,家中的两个孙子学习成绩优异,基本不用操心。固原市教体局与团委、妇联为两个孩子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并列入“护苗计划”,安排原州区南关街道工农巷社区“爱心妈妈”杨彩娟关照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还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上门家访,陪孩子做各种有趣的游戏,缓解他们思想上的压力,同时细致评估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治区妇联、原州区委也及时跟进,对症施策、精准帮扶。原州区委牵头,带领教体、民政、团委、妇联、南关街道等相关部门到沙龙遗属家中走访,与沙龙父母、孩子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家庭生活、孩子学习情况和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明确帮扶措施,并将任务逐项分解到主责单位,将关爱落到实处……
“为了彻底打消我的顾虑,原州区委还特别要求相关部门持续强化教育帮扶,通过孤儿资助专项基金,为两个孩子持续提供教育资助,直到孩子完成所有学业。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专门安排孩子参加夏令营,让他们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街道及社区的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走访,时刻关注我们家的生活情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关注与关爱。”沙德斌说。
据了解,原州区委还计划对所有烈士遗属进行全面排查,逐人建立档案,“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烈士遗属特别是烈士子女,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一个都不落下,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感恩社会铭记 英雄已逝精神不息
烈士卢雪鹏父亲卢树春——
本报记者 孙振星 文/图
“感谢你们还记得我儿子!”“当时事发突然,我们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他连自己的女儿都没能看到。”3月27日,卢雪鹏的父亲卢树春说,“我们对孙女卢子涵加倍关爱的同时也提高要求,提醒她时刻记住自己是烈士的女儿。”
2005年10月3日22时40分左右,下班回家的石女士遭到3名男子的殴打和抢劫,这一幕恰巧被驾驶摩托车带着怀有6个月身孕的妻子的卢雪鹏看到。卢雪鹏立即停车,上前与歹徒搏斗,不幸英勇牺牲。
“雪鹏一直都是个敢于担当、正直善良的人。”卢树春说,儿子从小正义感就很强,上学时就见不得同学被欺负,总会出手帮助弱者。成为一名个体工商户后,在开店时就曾抓过3次小偷。
令卢树春欣慰的是,已经19岁的卢子涵身高近1.7米,品学兼优、热爱运动,考上了长春大学。“雪鹏要是在天有灵,一定很高兴。”老人眼泛泪光地说。孙女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有一股子要强的劲头,学习非常刻苦。“孩子参加专业的游泳训练,特别辛苦,看到她学业繁忙,我们就想让她这学期先停止训练,可没想到她坚持报名去训练,风雨不改,让我们心疼又欣慰。”
“虽然雪鹏已经离开多年了,但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没有忘记他。”卢树春说。孙女4岁时查出得了眼眶脉管瘤,当时他带孙女到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就诊,院方得知是烈士的孩子,院长立即帮他们转到北京武警总医院做手术,并在多方帮助下为他们省去一大笔治疗费。还有多名爱心人士和机构给予各方面帮助,其中一名慈善人士每年坚持资助孩子直到上大学。
“2005年深秋的晚风卷着落叶,把‘见义勇为’4个滚烫的字永远刻进了我生命的年轮。”卢子涵说。19年来,母亲至今保留着染血的摩托钥匙,那是父亲留在世间最后的温度。“父亲没能看见我抓周时抓住的那支钢笔,没听到我在初中毕业典礼上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却让整个塞上江南记住了平民英雄的热度……”对于从未谋面的父亲,卢子涵以前有很多的不理解,直到有一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的时候,她突然看到英烈墙上有一张熟悉的面孔,那是父亲的照片。那一刻,她深受触动,从未谋面的父亲是被人敬仰的英雄。“晨光中,父亲的名字与千百个金色铭文连成星河,我终于懂得:有些人的生命不是消失了,而是化作了照亮人间的星辰。”
英雄已逝,精神不息。在宁夏首届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央视名嘴白岩松这样说:“他走了,把一腔正义尽情挥洒;他走了,以平民英雄的形象,为和平年代涂抹了最靓丽的色彩。凤城不会忘记,宁夏人民不会忘记,他的热血让塞上大地保持着非同寻常的热度,赢得了所有人的崇敬和喝彩。”
2012年9月27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人员抵达银川,看望慰问宁夏历年来涌现出的见义勇为人员。在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卢雪鹏家中,该基金会副理事长李顺桃将5万元慰问金交到了卢树春手中。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每年给予卢雪鹏女儿5万元慰问金,直至其能够独立生活。
卢雪鹏生前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宝贵的生命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烈士苗鉴弟弟苗麒——
“接过哥哥的接力棒 让我完成你的心愿”
本报记者 张红霞
3月26日,在宁夏大学参加完武警宁夏总队苗鉴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后,苗鉴的弟弟苗麒踏上回乡路,去固原市长城梁革命烈士陵园看望哥哥。
深入污水井,拼尽全身力气向上托举遇险群众,这是武警宁夏总队某部战士苗鉴留在世上的最后身影。2024年8月2日17时38分,在银川市金凤区魏家桥村一污水提升井旁,一名维修工人掉入污水中。苗鉴不顾自身安危踩着铁梯下井施救,工人成功获救,苗鉴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苗鉴被评定为烈士,追记服务保障一等功,授予一等立功奖章略章和献身国防一级纪念章,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凤区政府授予苗鉴“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中央政法委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单上,苗鉴的名字赫然在列。
距离家乡愈近,对哥哥的思念便愈深。“一有时间,哥哥就缠着我爸给我俩讲战斗英雄英勇牺牲的故事。”苗麒说,父亲经常带着他俩一起看《亮剑》《士兵突击》《高山下的花环》等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以及阅兵式,参军报国的梦想从小就根植于哥哥心中。
追随着哥哥的脚步,今年23岁的苗麒从辽宁科技大学材料控制专业毕业后,报考了军队文职人员。“哥哥牺牲后的那段时间,我接触了很多他的战友,了解了他们的志向和生活。如今,我想接过哥哥的接力棒,完成他的心愿。”苗麒说,他已经通过了笔试、面试和体检,目前正在政审。
“哥哥虽只比我大1岁,却是我的‘保护神’。小时候我身体羸弱、性格内向,哥哥身高体健、活泼好动。每每我受欺负时,哥哥都会挺身而出。”苗麒告诉记者。哥哥曾说当兵就要当好兵,当个“嗷嗷叫”的兵。到了部队,他也要像哥哥一样干啥都奋勇争先。
“每逢节假日,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的各级领导,武警宁夏总队及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都会到我家慰问,详细询问家里的生活状况、爸妈的身体情况,叮嘱我们有啥困难及时说,一定帮助解决。”苗麒说,每次慰问时,大家都会送来生活物资和慰问金。除了物质上的帮助,社会各界也对烈士遗属给予了精神上的关怀。苗麒说,哥哥牺牲后的一切事项,武警宁夏总队都会详细询问他们的意见,包括后面邀请他参与武警宁夏总队苗鉴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后续哥哥的宣传报道等。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有送去生活物资的、有提供心理慰藉的,还有自发前往烈士陵园祭拜的。
苗鉴舍己救人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激发了全社会的正能量。他的事迹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正是有无数像苗鉴这样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英雄,我们才能生活的平安幸福。
“哥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多想拉住你的手,告诉你:放心,我一定会带着你的心愿,照顾好爸爸妈妈,撑起这个家;我多想拉住你的手,告诉你,你是我的英雄,是我永远的骄傲,我要追着你、成为你、超越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哥哥,如果有来生,我多希望能做一次你的哥哥,也学着去忍让你、关心你、照顾你,为你遮风挡雨!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像你一样参军入伍,去完成你未竟的梦想!”多少个不眠之夜,苗麒一遍遍在心里向哥哥说着这些悄悄话。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和哥哥一样走进军营,沿着哥哥未走完的路继续前进。
接续英雄号角 赓续红色血脉
烈士王大为妻儿——
本报记者 梁 静
2024年7月20日晚,吴忠市公安局孙家滩分局局长王大为在带队抓捕一名持刀犯罪嫌疑人时不幸壮烈牺牲。他的鲜血浸透警服,生命永远定格在50岁。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有我在,你们别怕!”当年10月23日,根据《烈士褒扬条例》相关规定,自治区政府2024年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评定王大为同志为烈士。
斯人已去,忠魂犹在。现今,离王大为殉职已过去8个多月。
“他这一辈子让人又气又心疼。”王大为的妻子抚摸着爱人生前穿过的警服说,“我知道他最爱他的工作,最爱他的警服,当警察30年,一有案子就往上冲。”
拉开抽屉,伴随着王大为30年从警时光的“310003、340002、340001”三个警号和一枚党徽、一本人民警察证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儿子王青松回忆,小时候时常会去父亲工作的高闸派出所和金银滩派出所。后来,父亲越来越忙,自己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两人很少有谈心的时间。中考、高考时,父亲也没有陪同。“从我记事起,父亲对我的陪伴很少,很想他能经常陪在我身边。”王青松说,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上了大学。
渐渐的,王青松从生活的点滴中,慢慢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关爱。从大学三年级起,父亲关心身体、问询学业的电话多了起来,儿子找工作、立业成家成了父亲的心事。“大三时,爸爸希望我能注意身体健康,控制体重。”王青松说,父亲生活简朴,一个人在家时经常煮土豆、玉米,熬个小米粥就很满足,但对孩子,他什么都舍得,专门买了个跑步机。在父亲的督促和鼓励下,王青松体重管理有了成效。
“去年的一天,我和爸爸从爷爷奶奶家出来,爸爸说牙疼,想找个诊所。我们开车在街上找了家诊所,但没开业。我把诊所宣传页交给爸爸,让他等开业后再来治疗。后来,我上了学,爸爸工作忙,一直没能去治疗。现在我真后悔,当时应该带他去别的诊所看牙。他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却没来得及给他做点什么。”
王青松说起爸爸,难掩忧伤:“记忆中,家里很少见到爸爸,知道他在忙工作,我们都理解。无数次,我悄悄地穿上他宽大的警服,照照镜子,圆一下我的英雄梦……父亲是我最尊敬的人,他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王大为殉职后,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专程看望、慰问王大为家属,送去慰问金、抚恤金,王大为生前战友、同事、亲朋好友以各种形式表达沉痛哀悼,社会各界人士也以各种形式表达悼念缅怀之情。
前不久,王青松参加了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笔试),岗位选择的正是吴忠市公安局警员一职。他说:“爸爸是个大英雄!他用生命践行了入警誓言。最好的纪念就是走父亲走过的路,和他一样扛起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