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束 蓉) 日前,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址入围。
仲春时节,贺兰山在艳阳照耀下,尽显巍峨。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的中缸窑子,东距银川市约40公里,海拔高1954.1米。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调查此地时,揭开沉寂于历史千年的神秘面纱。
2021年至2024年,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与西夏寺院等出土精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对窑炉1至窑炉6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共揭露出6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专家发现,瓷器产品主要为高石英白瓷,釉色温润、白中微泛青,玻璃质感和透光性超强,极少量褐釉瓷、陶器和铜钱。器形以碗、盘、盏、碟、盆、插器等日用器为主,瓜棱罐、双耳罐、盘口壶、行炉、花口瓶等大型器物数量较少,另有极少量建筑构件、动物瓷塑和佛像残块等。窑具包括匣钵、垫饼、支烧具以及测温锥、垫圈等,以直筒型高石英瓷质匣钵为主。均使用匣钵正烧,碗盘类等器物在匣钵内多件涩圈叠烧,瓶、罐类等器物单件装烧,器物与匣钵之间均使用垫饼垫烧,匣钵之间用釉封口。
根据出土器物,始烧于西夏早期,西夏晚期停烧,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苏峪口瓷窑址是西夏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考古发掘首次揭示出了宋元时期单个完整窑场的规模、构成以及工艺流程,对于全国同一时期窑场的重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窑址区同时发现瓷土矿、石英矿、石灰矿、煤矿与水源等资源,这在我国陶瓷考古上尚属首次。本窑址烧造的产品与宋辽金时期的官窑比较接近,说明北宋、辽、西夏、金都有服务于宫廷的窑场,而且西夏官窑与辽、宋官窑在产品面貌、生产技术方面的交流,在管理制度的趋同等,都充分反映了不同政治区域内的文化交流是趋向统一的,是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在瓷业生产上的表现。
此外,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区大规模用釉封匣钵口的装烧技术(出土的匣钵均用釉封口)。尤其瓷胎中添加石英(脉石英)以改变瓷胎性状、结构的“二元配方”技术,将我国瓷胎“二元配方”技术从元代提前到西夏,产品中石英含量及性能参数接近或达到现代“高石英瓷”的技术标准,是我国“高石英瓷”的最早发现。
相关链接: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吉林和龙大洞遗址、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山东青岛琅琊台遗址、河北临漳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 、重庆合川钓鱼城加担土遗址、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址、江西景德镇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