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海原县“红色劳务”转移就业 超16万人次 累计创收26亿余元

本报讯(记者 孙振星) 4月1日,记者获悉,海原县通过“党建链”串起劳务“产业链”,去年以来,海原首创“红色劳务”模式,目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16万人次,累计创收超26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海原县加强党组织体系建设,成立全国首个劳务行业综合党委,将党组织根系深扎产业链关键环节。5个零工驿站党支部辐射7处灵活就业枢纽,23家劳务中介纳入党建网格管理,981名劳务经纪人中党员占比近10%,形成“县—乡—村—企”四级联动机制。18个乡镇劳务中心推行“职业生命周期管理”,从建档立卡到技能升级、维权保障,每个环节配备党员结对帮扶。

海原县在广州、深圳等地设立13个驻外劳务服务中心和27个基地,全覆盖派驻党建指导员。县劳务行业综合党委实施“一对一”包保责任制,为分散在全国的5.58万名务工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在深圳遇到劳资纠纷,驻外党支部当天就帮我们解决了,很贴心。”海原县西安镇务工人员买治凡说。

海原县人社局推出“1131”服务体系,即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和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海原县将深化“红色劳务”品牌建设,计划通过外出访企拓岗、举办县乡村三级招聘活动等举措,力争实现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创收22亿元目标。随着“党建+劳务”模式的持续深化,这条红色产业链正成为该县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力引擎。

--> 2025-04-0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9401.html 1 海原县“红色劳务”转移就业 超16万人次 累计创收26亿余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