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云姐”聊天室:

调解群众千千结 热心为民有“聊”效

田小宁(右一)在“云姐”聊天室调解邻里纠纷。

本报记者 单 瑞 文/图

因与儿子频繁闹别扭,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云和社区居民张大爷成了邻里皆知的“愁人”,多年的家庭矛盾如乌云般笼罩在他的心头,整个家庭氛围也愈加压抑沉闷。

最近,这一情况被云和社区“云姐”聊天室的志愿服务队队长田小宁掌握后,在“云姐”们的共同不懈努力下,积怨已久的矛盾迎来转机。

“张大爷在家说一不二,容易发生矛盾,最近一次更是上升到了肢体冲突。”初步了解情况后,田小宁迅速发动聊天室的志愿者们分头劝导,耐心倾听张大爷和他儿子的诉求,结合实际情况,向两人讲解父子关系对于维系家庭亲情的重要性,一方面劝说儿子应该尊重、理解父亲,另一方面劝说父亲教育孩子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应该使用暴力,要换位思考。从亲情、法理方面进行劝解,告知双方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多沟通、多交流,共同维护家庭和睦。

经过半个月的调解,这对原本互相“敌视”的父子冰释前嫌,有裂痕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修复,这个温情调解故事如同春风般在社区里迅速传开,居民们谈及此事,无不竖起大拇指。

云和社区共有居民楼86栋,现入住居民3256户7433人。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结构多元、情况复杂是该社区近年来面临的一道“考题”。

2017年3月,云和社区党委创新打造“云姐”聊天室,广泛吸纳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35人,以聊天的形式,与前来反映矛盾、倾诉等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运用典故解读、心理咨询、法治宣讲、个案析理等方法,引导群众理性管控情绪、合理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邻居近了也难免产生磕碰。

杨师傅与王女士是云和社区同一栋楼的邻居,王女士住在4楼,杨师傅住在3楼。因为生活习惯和对噪音的接受度大相径庭,双方多次激烈争执,火药味十足。“云姐”聊天室志愿者多次上门“灭火”,但均未奏效。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志愿者联系社区民警和律师志愿者分别和杨师傅、王女士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律师志愿者向双方耐心讲解法律规定,点明邻里间有和睦相处、互不干扰的义务,社区民警也严肃提醒,噪音扰民事关生活安宁,报警后警方会依法调查,给违法者相应处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噪音之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杨师傅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态度不好,承诺以后会温和沟通;王女士也爽快答应,以后晚上一定注意,绝不再制造噪音。

多年来,为让调解工作更专业、高效,“云姐”聊天室巧妙依托“三官一师一员”平台,由政法系统的专业人士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与专业优势,将“云姐”聊天室打造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坚实堡垒。“联调联动”这一创新工作方式的推行,让社区在面对突发矛盾纠纷时,能够迅速反应,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从根源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和“事心双调”工作机制,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云姐”聊天室自成立以来,累计调解婚恋、家庭、物权、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164起。这些调解成果犹如一块块基石,稳稳地筑牢了云和社区平安、和谐、稳定的根基,为社区的良好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兴庆区“十佳”金点子三等奖,兴庆区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三等奖、党建特色亮点项目……荣誉的背后不仅是对“云姐”聊天室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激励她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云姐”聊天室的志愿者们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坚守初心,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化解居民生活中的矛盾与纠纷,为云和社区的居民创造更多的美好与温暖,让社区始终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氛围。

--> 2025-03-27 “云姐”聊天室: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9062.html 1 调解群众千千结 热心为民有“聊”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