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斌 文/图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产业主体不断壮大、推动经济稳步增长,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郝玉峰在《关于优化涉农民企发展环境 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中提出,民营企业只有与当地乡村建立更为密切的利益联结关系,才能让农户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不断完善健全的发展环境,在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的同时确保民营企业参与的可持续性。
郝玉峰表示,为进一步优化涉农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环境,建议完善政策体系,整合各领域已有的涉及农村土地经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等政策性文件,有序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盘活土地资源,简化乡村振兴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着力解决征地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为农业型村庄分配必要的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农村三产融合用地保障机制。
在强化金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方面,郝玉峰建议,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重点支持肉牛、奶牛、葡萄、枸杞等养殖种植产业开展供应链金融。设立涉农项目担保机制,建立可持续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探索建立符合农业项目特点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延长贷款额度期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涉农金融服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拓展农业资产抵押物范围,推出一批符合农业实际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如推广活体抵质押金融产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开展涉农小微企业融资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