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马宇桢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统筹谋划今年提案工作,畅谈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
“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简练、翔实,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工作实事求是,部署安排方向明确,是一个高举伟大旗帜、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使命担当、汇聚团结力量的好报告。”马宇桢表示,2024年,全国政协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以善作善为提质增效,以过硬本领勇担使命,守正创新、团结奋进,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的新气象新风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马宇桢表示,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按照自治区政协“12324”总体工作思路,围绕2025年工作要点,充分发挥专委会优势特点,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马宇桢说,教科卫体委员会将持续抓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制度,优化理论学习机制,健全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坚持专委会分党组和功能型党支部的双促带学、用好委员读书活动、专题培训、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促学常学制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要紧扣党政中心工作‘拟题’、顺应民生现实需求‘找题’、围绕改革热点问题‘选题’,确保协商主题与大局合拍、与发展同频、与民心相符。”马宇桢表示,教科卫体委员会将扎实做好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三级联动)”议题调研协商工作,全面了解我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情况,重点就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情况开展调研协商。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党委批准的自治区政协2025年协商计划,就“应对人口变化趋势,促进我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开展专题协商。紧扣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一些具体事、关键事开展协商式监督。开展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助力我区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推进工作提供参考。
助力京宁两地在大数据、科技创新、中医药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我区带来北京优质发展要素和资源;助力与香港地区交流合作,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人工智能中试基地等方面工作,搭建与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协商平台;助推与中医药全产业链香港中心合作,助力我区中药材产业融入国内、国际统一大市场等方面鼓与呼……马宇桢细数教科卫体委员会在搭建协商平台方面即将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表示将充分发挥专委会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积极为区域合作发展牵线搭桥。
人民政协为人民,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宇桢说,2025年,教科卫体委员会将持续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重点围绕科技前沿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组织开展高层次“科普讲堂”4场,鼓励引导委员和社会资源开展帮扶救助,让真正有需要的群体及时享受政策保障、得到社会关爱。持续擦亮“有事好商量”品牌,围绕群众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庞贝病”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有事好商量”,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协助党委和政府办好“关键小事”、托起“民生大事”。
“界别是政协组织的基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界别工作‘活’,则委员声音‘响’,政协作用‘显’。”马宇桢说,将充分发挥专委会联系界别专业性强、代表性广的优势,开展适合本界别特点的活动,把政协委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集中到所专长的领域和所熟悉的问题上来,打造界别活动品牌。协助所联系的6个界别,结合各自领域深入开展读书分享、视察调研、“服务为民”等活动。着力打造“一界一亮点”。组织委员开展围绕“思政课”提质增效、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生物医药发展、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开展参观视察,引导委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
2025年,教科卫体委员会将进一步立足专门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各项工作,结合视察调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领域风险问题等,广泛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业绩,确保全国两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本报记者 纳紫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