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嵩
尤屹峰先生热爱文学,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已四十多年。他出生于文学之乡宁夏西吉县,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加之自身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不断追索终使他在塞上文学的百花园中争得一席之地并绽放出光彩。此前他已经出版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在文学圈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他是老师出身,退休前是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从事人民教育事业的几十年中也是成绩斐然,桃李满园自不待说,还出版有语文教育教学专著《诗意语文教育观》,足见他过人的才智和认真做事的精神。新近,他又把数年来创作的诗词进行了整理,准备付梓,邀我作序。我在为他又有新作即将问世感到高兴的同时,欣然应允。一来我们是四十多年的文学朋友,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在固原熟知;二来我也是一名钟情于文学写作的人,深知创作的不易,尤其对专注于诗词方面写作和思考的文朋诗友及其诗词稿件,见之倍感亲切。尤屹峰先生这本诗词集收录七绝300首、七律200首、词100首,共有600首之多。要想比较全面地进行评析,一时也难以把握到位,在这里只谈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我的感觉是尤屹峰先生的诗词作品在题材、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寄寓花草树木,于细微处彰显个性
读尤屹峰先生的诗词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是因为他的诗词中描写花木的作品占比很大,展读时节,扑面而来的似乎皆是花香。由此看出尤屹峰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携花入诗,借花抒情。他爱花如此,正是出自他的仁爱之心,这个“仁”不仅仅是仁慈更是仁德。“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人生理想的寄寓,是自然给人的赐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使者。尤屹峰先生咏花是从内心深处出发的,到达的也是花的“内心”,揭示的是情感交流的本质,使花之爱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香气四溢,韵味更加浓烈。而在他所抒写的花中又以梅兰竹菊为上,表现的是一种品格。如《早梅》:“大雪纷飞覆万山,苍松厚被压枝弯。风中一朵红花绽,来报新春早值班。”大雪纷飞,苍松的枝干都被压弯了,而梅花不畏严寒,一朵朵凌枝绽放,就是为了早早报春。这里蕴含着的不就是傲骨铮铮的品格吗?写诗如人,气韵豪纵,个性凸显。再看《四君子吟》:“菊雏绽魅迎霜客,梅蕊飘香赋雪诗。翠竹兰花同作伴,齐心显示洁高姿。”把梅兰竹菊共有的高洁品行写入一首七绝之中,进行歌赞,彰显出的是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情怀。花草树木本无心,皆是诗人赋之情。在尤屹峰先生笔下的“百花园里”还有牡丹、桃花、荷花、杏花等依次“盛开”,争奇斗艳,尽展“姿色”。在对树木的描绘中他也是用情至深,使其各显特性,这里有柳树、有槐花、有枫叶、有胡杨、有岐黄等。如《咏枫叶》:“深秋最艳数丹枫,万里千山次第红。远望盈坡霞正染,近观遍野火方烘。撷来一片书签爱,赏阅群峰梦幻笼。开启心窗收胜景,邀朋抒意韵诗中。”深秋红叶,万山红遍,在诗人看来如同落霞万朵,进而感到群山似幻,美不胜收。如此景致,岂能独享,邀约朋友一同吟诗欣赏,何其美妙。为了把这火一样的枫叶留住,诗人撷取一片做为书签永久珍藏,其实珍藏的是一片真诚意念,雅致之韵、诗人性情不言而喻。
二是融情四季更替,从细致中抒写生活
人生岁月,四时交替变化,其过程风霜雪雨,花开花落。从春到冬,观不尽的各种景色,在观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最终纵情歌唱。这是尤屹峰先生四季诗词中的鲜明特点。他在观察思索,在感悟判断,把情思融入四季的变化之中,畅游春秋,寄情时序,抒青春年华之灿烂,发苍茫岁月之感慨。在这本诗词集中以四季为题材的作品不输花木,并且两大类题材相互关联,互为贯通,相得益彰。因此而言四季诗也是诗人心迹的坦然表露。“柳絮纷飞碧水流,绿桃青杏笑枝头。杜鹃声碎催农事,菽麦茵茵向远畴。”(《暮春》)桃杏孕青果,布谷催农亊,绿茵茵的菽麦长满田畴,预示着的将是一派丰收的前景,让人欣喜。暮春本是惜花之时,许多诗词作品都以此落笔,而尤屹峰先生则把暮春写得有声有色,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足见思虑之深,寄寓之远。“夏月如镰将锐刃,抢收熟麦与龙争。一茬庄稼三茬苦,怎忍农人白穑耕。”(《夏月》)夏日七月是小麦成熟的时节,月牙如镰,比喻贴切。更重要的是道出了农人的辛苦“一茬庄稼三茬苦”,若不及时收割,遇到雷雨冰雹天气,一年就白忙活了。农民艰难,唯有出身于农村、经过农事的人才能体味到个中辛酸。诗作不忘“根本”,应是每一位诗家的良心。“秋风萧瑟气初凉,霜叶由青始泛黄。薯稻籽丰将入库,农人喜悦挂心房。”(《秋归》)秋风虽起,粮食归仓,农民欢悦的情绪在诗里漫延激荡,令人动容。“寒潮涌,小雪伴凄风。玉屑纷纷筛广漠,山川披帛舞琼龙。肥壤享冬悰。”(《忆江南》)一首小令将“玉屑纷纷”“山川披帛”的冬日雪景描摹得十分形象。正是因为冬天的积雪才确保了农田的墒情,“肥壤享冬悰”,肥沃的土壤似乎也在尽情享受着这份快乐。诗人以细致的四季变化来描写“三农”之事,不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而是赋予了诗更具文学色彩的崇高意义,诗人的境界亦由此生成。从现实出发,努力点亮生活,是每一个真正写作者的态度和选择。
三是关注社会现实,在细节上绽放襟怀
花木有心,季节轮回,它们只是诗人情感的一部分。诗人都无法避开他所处在的现实社会,更需要去关注这个社会发生的很多事情,并加以辨别和评判。尤屹峰先生显然是有着这份社会责任心的诗人,而且他关注重要事件的“细节倾诉”。字“小”而意大,诗短而情长。主要体现在立意上、自信上,如《贺北斗开通巡天导航》:“横空瞰世谁能敌?察陆巡寰我敢先。北斗开通环昊宇,导航安国保尧天。”科技发展,万里巡天;傲视昊宇,满纸皆是自豪之情。《中朝勇士赞》:“勠力同心张正义,倾情共志战顽凶。中朝勇士刚如铁,硬让豺狼识剑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中朝勇士,义无反顾。这里要表述的是国家民族大义,深深的细节隐含在正义当中,鲜血结成的友谊值得歌咏赞颂。再来看一看这首《赞高考学子》:“良骏心驰千里外,雏鹰翅想九重嵬。青春逐梦勤挥汗,夙愿攻书乐夺魁。展卷凝神锋剑舞,涂题落笔妙思催。人生命运吾操控,学子欣怀自信回。”尤屹峰先生教师出身,深知“十年寒窗”不易,高考上榜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努力、压力,勤奋、汗水仿佛都交在一起,其中的滋味几人能知?但尤屹峰先生的这首诗却写得充满信心,甚至是充满着快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跃然纸上,老师毕竟是了解学生的。良骏所以能驰之千里,雏鹰所以能展翅九嵬,就是有着通过刻苦学习获得的本领在支撑,人生的理想不单单靠的是自信,还有不怕吃苦、勇攀高峰的精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离成功就不会太远。诗人站在老师的角度,更多的是鼓励、期许和同样的自信。诗中洋溢着满满的精气神,激发士气,鼓舞人心,绽放诗人襟怀。尤屹峰先生的家乡是“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地区之一的西吉县,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启摆脱贫困之路,历经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终于摘掉贫困的帽子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面对这一人间壮举,诗人满怀喜悦的心情,奋笔填下了这首《念奴娇·欣闻家乡西吉县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词:“宁南西吉,恰毗连甘肃,历史长远。俱是高原黄土貌,四季地干天旱。闭塞贫寒,山穷水困,耕种空流汗。经朝更代,却无丝缕改变。 改革开放春风,欣催此壤,带来丰收愿。三十年攻艰奋战,闽宁相携同建。领袖开航,移民拓路,政策帮扶贯。世人惊叹,小康真正成现。”上阕回顾历史成因,展露在人们面前的贫穷苦难触目惊心,“经朝更代,却无丝缕改变”,令人不忍回视。下阕笔锋一转,勾勒出一幅“改革开放春风”“三十年攻艰奋战”的宏大图景,“领袖开航,移民拓路,政策帮扶”终使小康实现。诗人从历史和现实具体细节入手,场景刻画、事件描述一一道来,词句也由苍凉凄苦转向高亢激扬,家事国事尽在其中,感情真挚,语言铿锵,诵读之际,为之振奋,这就是一首好的词作的力量!
尤屹峰先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钟情于诗词创作,常有佳作问世,现在即将结集出版的作品集就是他经年笔耕不辍的精神产品结晶。从创作实践上看,有很多优点值得推崇,诸如以小见大,用词鲜活,语言朴素,乡土气息浓厚等等。但也存在稍嫌不足之处,同一题材作品内容及遣词上多有相似的地方,致使多重意境无法充分开合、舒展,个别句式生硬,导致文学性损失等。瑕不掩瑜,方得好品,这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或有不妥,还待与尤屹峰先生商榷。
江河奔流,繁花似锦;青春不老,诗意常在。文学使人年轻,新时代新诗词更是在守正创新中迎来了迈向复兴的绝好机遇。祝愿身在塞上的广大诗人词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用心中的无限激情、手中的生花妙笔创作出更多更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以回馈养育我们的热土和人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宁夏诗词学会会长、宁夏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
2024年4月22日于银川毓秀水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