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婵莉) 3月20日,记者获悉,银川市纪委监委通过“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特色创新”三维发力,推动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连续5年开展“警示教育暨纪法教育月”活动,累计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
银川市聚焦“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两个维度,分级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和纪法教育。市委书记每年对警示教育工作进行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纪委书记每年带头给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5年来累计组织600余名“一把手”、新任职领导干部等开展“沉浸式”廉政谈话6批次,有力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创新实施“一案四查”制度,针对典型案例同步开展案件剖析、制度漏洞排查、警示教育深化、整改成效评估,形成闭环管理。已推动完善重点领域制度27项,开展专项督查80余次。
银川市还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实施“分类教育”,面向领导干部开展“沉浸式”教育,每年组织厅级领导干部赴自治区廉政教育中心开展“情景式”体验。针对基层干部创新“田间课堂”,在贺兰县设立“廉政文化大篷车”,深入83个村居(社区)开展巡回宣讲。面向年轻干部打造“青廉工程”,建立“导师护廉”制度,为新提拔青年领导干部“墩苗壮骨”提供清廉支撑。同步开展“廉洁家风润银川”系列活动,向银川市领导干部印发《新家谱》1000余本,5年来征集家书家规1800余条,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廉洁家庭”等500余户。
“我们将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持续深化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银川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推动警示教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化,从“集中开展”向“日常养成”转化,从“单核驱动”向“多元共治”转化,着力构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不敢腐”的震慑效应、“不能腐”的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