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近日,在金凤区良田镇集体经济创业一条街的“铁桥菊莲”凉皮加工厂内,工人把一张张透亮筋道的凉皮放到压面机里,制作、加工、打包、配送在这里一气呵成。这栋三层厂房曾是金凤区闲置国有资产,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日均生产7000份凉皮、燕面揉揉、麻辣烫底料的“黄金车间”,托起了当地百余人的就业梦。
在金凤区良田镇“铁桥菊莲”凉皮品牌创始人马菊莲看来,创业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劳肯干,才能改变命运。
在“铁桥菊莲”的产业版图里,处处可见“共生共富”的印记。企业在售的20余种产品所需的辣椒、韭菜、葱等原料均与良田镇本地农户合作采购,产业链上游的农户也因此增收。创业一条街上的大美良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大美良田甄选直销店、金星村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相继落户。一碗凉皮不仅串起“产业链”,也托起良田镇的“就业链”。目前,公司已吸纳5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生产部清一色是30岁至50岁的镇里人,打包、送货、配料……昔日荒滩上的移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
“以前在周边打一些零工,工资收入不稳定。得知马菊连开的凉皮店不错,正好也招人,我就跟着马菊连一起干,做一些包装、调汁子等工作,工资比以前翻了几倍,现在拿到手6000元至7000元。”园子村村民马丽说。
从村头三轮车摊主到年营收千万元的企业家,马菊连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良田镇妇联主动联系马菊连办理了3万元农村妇女创业贷款,金星村首家“铁桥菊莲”凉皮店应运而生。此后,妇联再次助力7万元贷款,分店开进良田镇商业街,品牌就此扎根。2020年,马菊连谋划着扩建凉皮加工厂,却因场地受限难以扩大规模。2024年,金凤区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将良田镇集体经济创业一条街一栋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闲置营业房推荐给她。经过协调沟通,“铁桥菊莲”的凉皮车间“安家”于是,公司运营部、品宣部、生产部也都有了正规的办公场地。如今,新建的加工车间日产量跃升至7000份,自动化设备与手工工艺结合,凉皮通过冷链配送至60家加盟店、新百超市、便利店等商超。
“打造‘铁桥菊莲’这个品牌,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到良田镇特色美食的凉皮,也想帮助跟我一样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妇女学上一门手艺,又能带孩子,还有不错的收入。2024年,加盟店已经60多家,收入1000多万元,2025年计划把‘铁桥菊莲’这个品牌,做到100多家,让更多的人能尝到良田镇的美食。”马菊连说。
从村口推车摆摊到坐拥千万产值的企业,从四处找厂房到政企联手盘活闲置资产,“铁桥菊莲”的致富经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据了解,金凤区良田镇集体经济创业一条街每年可吸纳稳定务工近百人,带动务工200余人,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
“良田镇将进一步聚焦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把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与各项防返贫监测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利用镇域‘创业帮扶车间’,持续发挥‘零工市场’,南北就业服务站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产业工人,真正做到让村民出门就上班,时间自由安排,工资按件计算,实现照顾孩子和挣钱两不误。”良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