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校内外双向发力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效

——宁夏12345热线转办农工党宁夏区委会社情民意信息助力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本报记者 梁 静

2024年初,我区4个县和36所学校被遴选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如何深入探索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新路径,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近日,农工党宁夏区委会通过宁夏政协数字智能化平台提交《校内外双向发力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效》的社情民意信息,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此件转办至承办单位。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并反馈办理情况。

“目前,部分学校科学教育实践场所不多,实验器材缺乏合理有效的选择和使用,实验和探究教学较少,难以激发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些学校的机器人、无人机等受价格、管理等因素影响处于闲置不用状态。”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在资源共享方面,各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对外开放程度低,教学设备和资料共享较少。

“单纯依靠学校教育难以满足科学教育需求,应充分利用科技馆丰富的馆内资源开展教学。”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在社情民意信息中提到,尽管科技馆内各类仿真实验均有说明,但多为专业的文字表述,缺少通俗易懂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只是“走马观花”。

针对发现的问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呼吁用好校内现有科学器材,加大AI等人工智能教育力度,结合课程要求,利用现有设备开展探究式、体验式、发现式教学,注重生物、化学、物理、劳动等相关课程的融合。建立学校和科技馆协作机制,学校根据科技馆教学资源,编印探究式学习单,科技馆按年龄、学段发放给参观的学生,增强学生科学学习的沉浸感、体验感和参与度。建立校际协同发展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自治区教育厅在答复中表示,2015年,我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素养教育,被列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内容。2018年,自治区政协所提《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宁夏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2024年,自治区教育厅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百千万科普”等5项行动,全区上下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阵、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区已建成宁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开展“人工智能+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线上宣传推介活动,鼓励科技类培训机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向全区中小学提供100多项科普活动课程和资源包。依托各级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青少年科技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创新“馆、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命名2021至2025年度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9家,建设科普智慧校园6个,统筹推动全区200家科普场馆、120多家科普基地免费向学生开放。开展“蒲公英”科教育苗助力“双减”试点,建设科技特色学校78所,服务学生20万人次。坚持“以赛促学”,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大赛等10余场全国性竞技赛事。2024年,西夏区等4个县(区)和银川市实验小学等36所学校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

自治区教育厅将积极采纳社情民意信息,充实科学学科资源配置,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实科学学科师资力量,着力夯实科学教育基础。

--> 2025-03-17 ——宁夏12345热线转办农工党宁夏区委会社情民意信息助力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8460.html 1 校内外双向发力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