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纳紫璇) 近日,记者获悉,兴庆区聚焦11.42万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创新构建“政—企—社—群”协同助餐模式,目前已建成52个城乡助餐服务网点,促进助餐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
为降低助餐点运营成本,兴庆区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机制,通过场地置换、运营补贴等政策激励,吸引专业机构参与助餐服务。大新镇政府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燕欣园社区食堂,日均服务200人次,老年就餐占比超90%;银房物业投资改造车棚建成智慧助餐中心,实现“物业+养老”跨界融合。通过“错时经营”“中央厨房”等模式,助餐点平均运营成本下降40%。在政府与企业的通力配合下,“市场化+公益性”的助餐理念不断深化,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助餐。
强化智能化服务模式,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兴庆区实现“人脸识别+数据监测+个性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开发“智合康馨”健康管理系统,为慢性病患者定制营养餐单,累计提供个性化服务达3200人次。通过智能设备实现食材损耗率降低25%,供餐响应速度提升50%,形成“15分钟助餐服务圈”。创新“助餐点+学堂”复合模式,引导5家养老机构开门办院,对外开放助餐服务,日均接待跨代际就餐者150人次。组建“银发送餐队”,发动居民、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参与送餐服务,为行动不便老人累计送餐达1.2万次,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
兴庆区将深化“智慧助餐+”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作用,兼顾公益属性和市场化,确保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设施的综合职能,在老年助餐服务点设置日托照料、休闲娱乐、中医理疗、学习交流等空间,实现康、娱、餐等一站式服务,形成“政府保基本、市场优供给、社会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