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 敏)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受国际贸易壁垒、国内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遇到阶段性瓶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何晓勇呼吁,国家出台支持源网荷储、零碳园区示范奖励政策,提高绿电消纳比例,破解产业发展堵点。
何晓勇委员调研了解到,2023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整体产能利用率低迷,主要产品价格跌幅超过50%,企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一方面,欧美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施加多轮贸易壁垒,直接限制了光伏产品的出口规模;另一方面,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但储能建设相对滞后,电网承载力短板日益凸显,新能源消纳压力持续加大。
何晓勇委员说,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过程中,“源网荷储一体化”能够实现对能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优化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储能设备配置,实现能源错峰使用和就地消纳,有效降低企业能源成本。绿电园区利用风、光电等新能源低成本优势,通过建设新能源配套电源、增量配电网,背靠大电网调峰,能够有效减少园区碳排放,帮助园区企业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绿电园区建设是增强新能源发展信心,破解光伏产业阶段性困境,提高绿电消纳比例,增强下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方法,有利于破解当前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何晓勇委员说。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源网荷储、绿电园区示范发展的奖励政策,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支持高水平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并对地方建设的绿电园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进一步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