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绿水为墨 青山为笔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本报记者 李 莹 柳 昕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是统一的自然生态链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护林建设等生态环境方面内容积极提交提案,提出了“支持宁夏‘四水四定’示范区建设”“加强黄河‘几字弯’平原灌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建议,为绘就生态宜居画卷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宁夏“四水四定”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宁夏立足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区位特点,先后实施了中南部城乡饮水、银川都市圈城乡供水、三大扬水更新改造等一系列骨干水网工程,以水利工程精心布局推进水资源科学配置,构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网”。

“我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编制完成了《宁夏重点领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谋划了一批强弱项、补短板的水利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姚爱兴调研了解到,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贺兰山东麓新建灌区、红寺堡扬水、沙坡头灌区现代化改造、银川河东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项目都是宁夏现代水网体系的主骨架和大动脉,目前已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压茬推进审批要件办理。

姚爱兴委员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将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贺兰山东麓新建灌区、红寺堡、沙坡头灌区现代化改造、银川河东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项目列入全国水利领域“两重”项目名录,在项目立项、要件审批、超长期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宁夏全面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体系,为高效利用宝贵的黄河水资源探索有效路径,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宁夏干旱少雨、水资源约束趋紧,构建节水型产业体系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王新军在调研中了解到,宁夏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出台了“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出台“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从以水定城定人、强化以水定产、落实以水定地、优化配置格局、严格刚性约束、推动改革创新6个方面探索落实“四水四定”路径,宁夏作为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唯一省份和“三北”工程建设地区的重要省份,推进“四水四定”先行先试,但在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存在短板。

如何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王新军委员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委在宁夏“四水四定”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节水控水方面资金、项目、政策支持保障力度,加快优化“八七”分水方案,建立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统一大市场,推广宁夏“四水四定”实践经验,推动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承载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宜。

加强黄河“几字弯”平原灌区农田防护林建设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作用。

“1978年‘三北’工程建设以来,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平原农区基本形成了以杨树为主,网带片结合、横竖交织的区域性农田防护屏障,有效防护农田面积达3021.4万公顷,减少了风沙、霜冻和干热风等危害,保障了粮食的稳产高产。”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蒋齐说,地处黄河“几字弯”核心区的河套平原,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得黄河灌溉之利,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但因平原灌区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包围,加之地处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干旱区,平原灌区农业稳产高效一直受到风沙和干热风的威胁,人居环境也受风沙影响。

蒋齐委员提到,让平原灌区呈现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的农田防护林网新图景,不仅是防范生态安全风险的迫切需要,是对平原农区生态安全保护的承袭和坚守,也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宜居城乡环境的有效举措。

蒋齐委员建议,河套平原灌区聚焦打赢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配合,以第一代、第二代农田林网为底数底图,以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打造生态宜居城乡为目标,科学编制平原灌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规划,路、渠、林、田、村一体规划设计,整体谋划农田林网主体框架、骨干框架和建设布局,落实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形成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建管格局。

因地制宜将农田防护林作为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必要配套措施,确保田、路、渠、林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将农田林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经济林等融合推进,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创新建管模式,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并举,树、花、果合理搭配的复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林网+绿岛”立体防护格局,最大限度发挥林网经济、庭院经济、特色产业经济协同效应,呈现新时代秀美“塞上江南”新景观。

--> 2025-03-11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8219.html 1 绿水为墨 青山为笔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enpproperty-->